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能力和智力

【答案】能力是指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或人格特质。其基础是知识和技能。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同时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能力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分不开。智力是心理学基本概念。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指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2. 注意

【答案】注意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3. 陈述性记忆

【答案】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4. 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间接测试

【答案】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是指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的测验。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接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不熟悉人物面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二、简答题

5. 简述在视知觉中图形组织的原则。

【答案】图形组织的原则包括:

(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当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方向对图形组合也有重要意义。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6. 简述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称认知方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就是认知方式的一种分类方法。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在知觉、思维、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这种差异。

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人,心理分化水平较高,主要依据内在的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不够细心、不能体察入微。而具有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人,心理分化水平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整体说来,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没有好坏之分。具有场独立性的人认知重构的能力强,在认知中具有优势; 而具有场依存性的人社会技能高,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优势。

7. 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贝尔在他的同化论基础上所提出的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和过去的研究不同,奥苏贝尔把迁移问题放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层面进行考察,认为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展开的,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迁移的过程,一切有意义学习必然包含有迁移,并把迁移与认知结构及其特征联系了起来。

(1)认知结构的概念

认知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指人在以前学习和经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经验本身,它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当中; 二是指对这些知识经验的组织,即在组织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2)影响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变量

①原有认知结构中己有观念的可利用性变量。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新的学习和迁移的最重要的因素或变量。

②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知识的可辨别性变量。可辨别性变量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可区别程度,或者说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它是认知结构影响迁移的另一个重要变量。

③认知结构原有的知识越稳定、越清晰,越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巩固性是影响迁移的第三个变量。在学习和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巩固的方法很多,如复习、过度学习、利用反馈、及时纠正等。

(3)关于先行组织者的研究

①先行组织者指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②奥苏贝尔认为,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不仅是一种研究学习迁移的策略,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③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迁移提供有力的组织,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清晰性。组织者的类型不同,它在改变认知结构变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如

8. 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三者之间灼区别。

【答案】根据斯金纳的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三者之间有以下区别:

(1)正强化是通过在某一情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使有机体行为或反应速度、概率、强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是在环境中取消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使有机体行为或反应概率增强的过程。正惩罚是在一种行为发生后随即出现厌恶事件,使有机体行为或反应得以消除或抑制的过程。

(2)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消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3)正强化与正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达到目的,但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正惩罚呈现厌恶刺激; 正强化的目的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正惩罚则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

(4)负强化与正惩罚都有可能涉及到厌恶刺激,但负强化是撤消厌恶刺激,正惩罚则是呈现厌恶刺激; 负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发生概率,正惩罚则是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注:此题目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原题目为“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

9.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

【答案】(1)这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判断的依据是:该研究方案对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

(2)时间序列设计的基本形式是:

影响。

优点:①可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②可控制测量因素的影响; ③可较好地

。如果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基本上是连续的,表明实验处理无效; 如果前后测量结果不连续,说明实验处理对测量结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