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808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答案】(1)领导和管理的概念

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领导职能。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作用范围不同。

从一般意义上说,管理的作用范围要大一些,而领导的作用范围相对要小一些。领导职能是管理的一项职能活动。

②作用不同。

管理的作用是为组织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转等,而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表现在为组织活动指明方向、设置目标、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等方面。

③管理与领导的权力基础不同。

管理者的权力是建立在正式职权的基础上,管理者的本质是依赖被上级任命而拥有某种职位所赋子的合法权力而进行管理,被管理者往往因追求奖励或害怕处罚而服从管理;

领导的权利可能来自于职位权力也可能来自于个人魅力,领导者的本质就体现在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完全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而并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职位与合法权力。

④功能不同。

管理者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运行的效率,而领导者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活动的效果。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⑤角度不同。

在理想状态,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当成为领导者,但并非所有的领导者都一定具备完成其它管理职能的潜能,好的管理者不一定是个好的领导者,好的领导者也并非一定是好的管理者。

2. 简述社会人假设及其基本内容。

【答案】(1)社会人假设的概念

社会人假设是由梅奥提出来的,之后又经英国塔维斯托克学院煤矿研究所再度验证。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不是机械、孤立、无意识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社会的人。

(2)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①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上;

②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③在实际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④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

⑤提出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即让职工和下级不同程度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

3. 解释准时制库存系统。

【答案】(1)准时制库存系统的定义

准时制库存系统(Just-in-tuneinventorysvstemJTT )是日本企业发明了一种管理库存得系统,其目标是实现零库存。它的基本思路是企业不储备原材料库存,一旦需要,立即向供应商提出,由供应商保质保量按时进来,生产继续进行下去。

(2)准时制库系统的步骤

①企业收到供应商进来的装有原材料的集装箱,卸下其中的原材料准备用于生产装配,同时把箱中的“看板”(Kanban ,日语中卡片或标牌的含义)交回给供应商;

②供应商接到“看板”后立即进行生产,并将新生产出来的原材料再送来。如果双方衔接的好的话,此时,上次的原材料刚好用完。

(3)准时制库系统的意义

①准时制库存系统可以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供应商必须在经定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质量和数量,将原材料或零部件生产出来,并且准确无误地运送到规定的地点。

②准时制库存系统为企业选择和控制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时制库存系统事实上将库存及带来的风险转嫁给了供应商,供应商所能做的是自己消化或再次转嫁给那些为自己供货的供应商。

4.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这句话对组织确定使命陈述有什么启示?

【答案】德鲁克认为,要想了解一个企业,必须从理解企业的目的开始。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这句话指出了组织应当如何确定组织使命,企业的目的是在企业本身之外而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的目的在企业本身之外又存在于社会之中。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顾客,通过其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才使经济资源转化为则富、物品转化为商品。企业想生产什么并非十分重要。顾客想买什么,什么是顾客的认知价值才是决定性的。顾客决定着企业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企业是否会兴旺。

(2)企业必须以服务顾客为目的,而顾客是存在于企业之外的。在变化万端的服务经济中,求得生存的唯一之路就是创造和留住顾客。企业的成功、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为顾客服务的方式,即不但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且向顾客提供超值的服务。如果企业的经营策略、制度和服务员工的焦点不能凝聚于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上,企业就将无法存活。

5. 试析企业的目标和企业的宗旨、使命的关系。

【答案】企业的目标、企业宗旨和企业使命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具体体现在:

(1)三者的联系三者中,企业目标的层次最低,企业目标的逐个实现过程就是企业履行企业使命,体现企业宗旨的过程。企业使命是企业宗旨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企业宗旨包括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企业宗旨中具体说明企业经济活动和行为的理念,如果要分开来表述企业宗旨和企业使命,企业宗旨里就应不再表达企业经济行为的领域和目标,以免重复或矛盾。

(2)三者的区别

企业的目标、宗旨和使命是企业想要达到的结果的三种不同层次的表述。主要表现在:

①企业目标是从组织的角度考虑组织要完成的一种结果。

②企业宗旨是指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明确界定公司在未来社会范围里是什么样子,其“样子”的描述主要是从企业对社会(也包括具体的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贡献力、在市场或行业中的排位、与企业关联群体(客户、股东、员工、环境)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表述。

③企业宗旨主要考虑的是对企业有投入和产出等经济利益关系的群体产生激励、导向、投入作用,让直接对企业有资金投资的群体(股东)、有员工智慧和生命投入的群体、有环境资源投入的机构等产生长期的期望和现实的行动,让这些群体、主体通过企业使命的履行和实现感受到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证和实现。

④企业使命只具体表述企业在社会中的经济身份或角色,在社会领域里,该企业是分工做什么的,在哪些经济领域里为社会做贡献。企业使命主要考虑的是对目标领域、特定客户或社会人在某些确定方面的供需关系的经济行为及行为效果。

6.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公平理论说明金钱的激励作用。

【答案】(1)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金钱的激励作用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层次需要,其他三项属高层次需要。当某人的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会占据主导地位,个体需要会逐层上升。

从激励的角度看,没有一种需要会得到满足,但是要得到部分满足时个体就会追求其他方面的需要。根据这一理论,当人的需求处于生理、安全层次时,金钱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而当人的需求处于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层次时,金钱的激励作用减弱。

(2)根据公平理论分析金钱的激励作用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首先要思考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和他人的收入付出比相比较,如果员工感到自己的与他人的相同,则为公平状态; 不同则产生不公平状态。当产生不公平感时员工就试图去纠正。

根据这一理论,当用金钱去激励员工时,员工将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比与他人作比较,如果高则会觉得公平,金钱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使员工感到公平。但同时要注意,金钱的绝对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