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货币-价格机制

【答案】货币-价格机制的较早阐述者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 休谟,其论述被称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货币-价格机制与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主要区别是货币形态。在休谟的时代,金属铸币参与流通,而在当代,则完全是纸币流通。不过,这两种机制论述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原理是一样的。

,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顺差情况正好相反)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

在其他条件既定下,本国物价水平下降,由此导致本国出口商品相对便宜,进口商品相对昂贵,出口相对增加,进口相对减少,贸易差额因此得到改善。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过程可描述如下(见图1所示)。

图1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过程图

上述过程描述的是国内货币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汇率(而不是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对外支出大于收入,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国货币贬值,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这一过程可描述如下(见图2所示)。

图2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 米德冲突

【答案】米德冲突是指由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提出的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他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

3. 各种债务衡量指标

【答案】衡量一国的外债承受能力和外债偿付能力,可以用一套债务衡量指标进行。①负债率,即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通常应低于10%。②债务出口比率,即外债余额与当年

商品与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通常应低于100%〜150%。③还本付息与总产值比率,即每年还本

,即每年还本付付息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一般不应超过5%。④外债清偿率(又称偿债率)

息总额与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之比,一般不应超过20%。

以上四个指标中,第一个指标和第二个指标表示一国的外债承受能力,第三个指标和第四个指标表示一国的外债偿还能力。其中,外债清偿率被认为是衡量一国债信和偿付能力的最直接、

最重要的指标。这个比率以20%为警戒线,超过20%, 该国的债信和偿还能力就将受到严重怀疑。

4. 外汇储备

【答案】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外汇部分。外汇储备货币通常必须是国际上的可兑换货币,用于国际收支的最后结算。广义地讲,外汇储备包括一国政府用于国际支付和维持汇率稳定的外汇流动资产,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则表现为官方结算项目中政府持有的储备资产,以及该国国际交易所能利用的其他外汇资源的总和,狭义地讲,外汇储备仅仅指政府用于国际支付与维持汇率稳定的外汇资产。

外汇储备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储备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占统治地位的储备货币是英镑,美元次之。二战结束后,英镑作为储备货币的优势被美元所替代,其后由于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及美元危机的出现,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又逐渐衰落,西欧等国如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以及东亚的日元也进入国际储备货币的行列,各国政府外汇储备货币的结构形成了多元化的趋势。

5. 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答案】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小型开放经济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拓展。假定只存在着两个相同规模的国家,两国之间相互影响。这样,小型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无法影响到世界利率及外国国民收入的假定都要取消,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其他假定不变。当一国经济内部发生突然冲击时,根据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冲击会通过三种传导机制向另一国传递。

(1)收入机制: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使得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动导致该国进口(即另一国出口)发生变动,这通过乘数效应带来另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动。显然,该国经济中边际进口倾向越高,另一国的出口乘数越大,传导的效果就越显著。由于绝大多数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商品贸易联系,因此这一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2)利率机制:当一国利率发生变动时,会带来资金在国家间的流动,这便会带来相应变量(例如外汇储备或汇率)发生变动,从而对另一国经济产生影响。显然,国际间资金流动程度越高,传导的效果就越显著。在资金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国际资金流动最终会使得两国利率相同,进而对两国的国内均衡产生影响。

(3)相对价格机制。相对价格机制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汇率不变但一国国内的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其二是本国名义汇率发生变动。由于实际汇率是由名义汇率和价格水平共同决定的,因此,上述任何一种变动都会引起实际汇率的变动,带来两国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从而对别国经济产生冲击。

因为这些机制的存在,与小型开放经济条件的模型相比,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IS 曲线会受到外国产出的影响。在i 一Y 平面内,随着外国产出的增加,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上升,本国需求增加,IS 曲线右移。

在只有两个国家,且国际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两国利率相等是国际收支平衡的充要条件,因此可以省略BP 曲线,只要两国最终的利率一致,国际收支就能达到平衡。

两国经济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外国的相应变量都用*号表示。两国初始的利率水平为

水平分别

产出

图 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二、简答题

6. 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灼自动调节机制?

【答案】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只要世界各国相互保持自由贸易关系,则一国对外贸易的货币收支差额有余或不足将会自动调节,使各国的贵金属出现均衡分配。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 休漠在其1752年出版的著作《政治论丛》中,首次将货币数量学说应用于国际收支方而,系统地表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的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进行调节的机制,即著名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

在货币供应量因黄金流出流入而减少或增加构假定前提下,休漠的国际贵金属移动的价格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①外汇汇率是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确定的。②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将引起汇率变动,汇率变动超过黄金输入、输出点时,将会引起黄金流动。③黄金流动增加输入国的银行准各金,减少输出国的银行准备金。④银行准备金变动将引起货币数量的变动,从而造成贸易双方的物价和收入变动,这样就会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使黄金流动停止。这种国际收支自发调节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过程:

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货币供应量减少→国内对商品需求下降→物价下降→出口成本下降使出口增加→黄金流入→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国际收支顺差→黄金流入→货币供应量增加→国内对商品需求上升→物价上升→出口成本上升使出口减少→黄金流出→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19世纪末,新古典学派对自发调节机制作了进一步补充,它强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