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一).... 2
201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二).. 21
201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三).. 38
201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四).. 61
201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五).. 81
一、辨析题
1.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这句话说的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它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
(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资本家通过“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2)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这些大大促进了资本卞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任何一种经济社会形态的产生和灭亡都取决于经济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运动是有规律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1)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同样有其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首先是指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是自然形成、自然发展和自然转化的规律; 对人类来说,自然规律不仅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且是强制性的。其实,类似这种自然规律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而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则表现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2)不能人为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运动规律,在经济关系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过程中,作为中间环节的发展阶段是不能跳过的,也是不能以法律的形式或者超经济的手段取消的。
(3)任何经济社会形态都是在原有形式内部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认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
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
任何生产方式都不是在空地上或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新的生产方式是在原有的生产方式内部逐步发展和自然形成的,是在扬弃旧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作为它的对立物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和旧的生产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
3.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别的什么地方,而就在物质世界本身。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各种运动形式的承担者都是物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任何领域中的任何形式的运动,都以物质为其现实基础。所以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4)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但并不是说二者没有区别。运动不是物质,物质也不是运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不过是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存在着。
4. 资本是一种运动而不是静止物。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
(1)资本的唯一目的和动机就是占有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虽然是雇佣工人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是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前提,在流通过程中得到实现。因此,资本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
(2)产业资本的运动要经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即购买、生产和售卖阶段; 包含两个过程,即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①在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人和物两个方面的条件;
②在生产阶段,资本采取存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上的生产资本形式,其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③在售卖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且,这
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都可以作为出发点,形成自身的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
(3)产业资本的运动,就是资本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职能形式的循环过程,也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也是三种循环形式相统一的运动过程。资本运动越顺利越快,它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所以,资本不仅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而且“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5.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并不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就是说,主体是为了实现一定认识目的而自觉地、主动地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对世界的反映能力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着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
(2)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例如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这种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6.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1)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 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