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教研部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

A. 班主任

B. 班委会

C. 共青团

D. 少先队

【答案】A

2. 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C.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答案】A

3. 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 )

A.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B.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 “仕而优则学”

D. “自行束络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答案】A

【解析】孔子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才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对每一个人都可以加以教育,没有贫富贵贱等区别。

4. 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的出现。

A. 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答案】B

5. 同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导致极为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意味着教学方法具有相对的( )。

A. 独立性

B. 稳定性

C. 特殊性

D. 普遍性

【答案】A

6. 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

A. 柯尔伯格

B. 皮亚杰

C. 麦克费尔

D. 班杜拉

【答案】D

7.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句话强调知识作用的话出自( )。

A. 荀况

B. 王充

C. 王安石

D. 颜元

【答案】B

【解析】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意思是说,人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出自东汉哲学家王充在其无神论著作《论衡》。

8. 教学是( )。

A. 教师教的活动

B. 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D.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答案】C

9. 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

A. 帖经

B. 策论

C. 诗赋

D. 经义

【答案】B

【解析】策论又称策问,是从西汉射策发展而来的。它让考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考查出一个人治国安邦的才能,能够使考生开动脑筋去思考一些现实问题,有利于人们思维水平的提高。策论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帖经,是将书上某行帖上几个字,要被试者将所帖的字填写出来,主要考查考生对书的记诵能力。诗赋,是后来加试的一种方法,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创造力。经义,主要考查考生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经义策问的基础上加一经一赋,也称为帖试。宋代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故称。明清沿用而演变成八股文。因此,答案选B.

10.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 德育内容上

B. 德育规律上

C. 德育原则上

D. 德育方法上

【答案】A

二、辨析题

11.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

【答案】错误。

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包括基本技能和认知策略; 练习是指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

心智技能的学习不仅是熟练地掌握相应的一套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还涉及灵活的运用。在心智技能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练习将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方式付诸执行,并随着练习促使活动方式定型化、简缩化和自动化。反复练习只是提供了促进这种基本技能的熟悉以致自动化的机会,并不能自动解决心智技能的灵活运用,即学会在何时何处使用该技能之认知策略的学习,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实现心智技能的掌握或获得。

12.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答案】此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培养目标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培养目标的制定受教育目的的制约,但制定培养目标还要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特定的社会领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