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抗凝血小口径人工血管及其性能研究

关键词:丝素蛋白,磺酸化丝素蛋白,静电纺丝,小口径人工血管,抗凝血

  摘要

目的:构建小口径(<6mm)人工血管用于血管移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人工血管具有特殊的优势,可通过改变收集滚轴的直径获得不同口径的人工血管。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磺酸化的丝素蛋白具有优异的抗凝血性能,在丝素蛋白中加入磺酸化丝素蛋白可提高丝素蛋白的抗凝血性同时保持良好力学性能。在本课题中,首先研究丝素蛋白和磺酸化丝素蛋白的共混比例,其次利用静电纺丝制备丝素蛋白和磺酸化丝素蛋白共混的新型小口径人工血管,最后研究丝素蛋白和磺酸化丝素蛋白共混后的力学性能、抗凝血性能和细胞相容性,为丝素蛋白和磺酸化丝素蛋白共混的新型人工血管成为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血管提供依据。方法:将丝素蛋白和磺酸化丝素蛋白按不同比例共混后制备成薄膜,观察薄膜在水中溶解情况,确定最佳共混比;选取静电纺丝的主要影响因素(溶液浓度、电压、注射速度、接收距离),设计九组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纤维的形貌、直径,确定静电纺丝的工艺条件;在最佳共混比条件下,用静电纺丝制备人工血管支架;用传统凝血测试(APTT、PT、TT)测试丝素蛋白和磺酸化丝素蛋白凝血时间,用血栓弹力图仪(TEG)分别测试丝素蛋白、磺酸化丝素蛋白、丝素蛋白和磺酸化丝素蛋白共混后的凝血时间,研究抗凝血性能;用拉伸试验机对管状支架进行拉伸实验,测试其力学性能;用FDA染色法观察支架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情况。结论:丝素蛋白与磺酸化丝素蛋白的最佳共混比例为质量比1:1;静电纺丝的工艺条件为溶液浓度4%,电压10kV,注射速度0.8mL/h,接收距离10cm;传统凝血测试和TEG凝血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丝素蛋白和磺酸化丝素蛋白共混可延缓人体血液凝固,使凝血时间延长,说明丝素蛋白和磺酸化丝素蛋白共混后其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丝素蛋白和磺酸化丝素蛋白共混的血管支架具有接近人体自身血管的力学强度;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支架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表明该支架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