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707文史基础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老冉冉其将至兮,_______。

【答案】恐修名之不立

【解析】出自屈原《离骚》。这句话的意思是衰老渐渐来临,“我”担心自己的美好名声难以树立。诗句反映了作者屈原欲建功业却又担心时不我待的心情。

2. 《淮南子》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刘安

【解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或《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该书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系统而详尽地总结,是研究黄老思想的极其宝贵而丰富的资料。它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

【答案】八千里路云和月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尘与土:功名犹如尘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现。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干里。“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概数。云和月: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4. 大历十才子中的“钱刘”分别指钱起和_______。

【答案】刘长卿

【解析】大历十才子中,钱起被公认为是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5. 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_______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答案】玄言

【解析】玄言诗发端自魏正始时代。西晋只有少数诗人以玄言入诗。东晋中期是玄言诗的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叶,玄言诗己经式微了。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纯以韵语敷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

形象、情感等原则。

6. “风、雅、颂”由音乐而得名,风就是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音乐曲调,“雅”主要是,“颂”主要是_______。

【答案】朝廷正乐; 宗庙祭祀之乐

【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

7.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_______》。

【答案】左氏春秋

【解析】《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氏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8. 东周洛阳一带的诗歌在十五国风中被称为_______风。

【答案】王

【解析】《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中“王风”中的“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王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9.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其中“鲍参军”是指刘宋时期著名诗人_______。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一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庾开府”是指梁和北周大诗人庾信,他的骄赋名篇_______长约五千言,描述了梁朝败亡的历史和诗人自己的遭遇,堪称“赋史”。

【答案】鲍照; 《哀江南赋》

【解析】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其诗歌的突出内容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十八首。庚信的《哀江南赋》是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之作,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10.最后一部进入《十三经》的是_______。

【答案】《孟子》

【解析】《十三经》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是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南宋时一,《孟子》正式成为“经”,构成“十三经”。

11.东汉抒情赋主要有_______和述志赋两类。

【答案】纪行赋

【解析】纪行赋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题材源于刘欲的《遂初赋》。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抒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太长。代表作有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

12._______,赏心乐事谁家院。

【答案】良辰美景佘何天

【解析】出自《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唱词。意思是赞叹春色美好,但又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愁无处排遣,良辰美景尤在,但赏心乐事却不知在谁家谁院。

二、名词解释

13.以诗为词

【答案】以诗为词是宋人对苏轼词艺术特色的概括。“以诗为词”大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突破传统词的“艳情”藩篱,以诗的题材为词的体裁,“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 二是突破传统词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声律、手法等,以诗的形式为词的形式,表现出传统词所没有的豪放风貌。囿于传统,宋人对“以诗为词”多持否定态度,认为词“别是一家”,谓其“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总的来说,“以诗为词”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

14.四始六义

【答案】“四始”是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篇的诗,分别是《关雎》《文王》《鹿鸣》《清庙》。“六义”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源于《周礼》中的一段话。《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二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风、雅、颂”是《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而分的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歌的乐调;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于法,具体内容,众说纷纭,其中,朱熹之说较为人们所接受。

15.春秋笔法

【答案】“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又称“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它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作家自己的态度,并且在作品中灌注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小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