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夏大学自然地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形态

【答案】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等。这些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感觉来认识。土壤的这些特征是成土过程的反应和外部表现,以土壤的外部形态,可以区分土壤和风化壳的差别,也是区别各土类的重要依据。

2. 水圈

【答案】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主要指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按照水体存在的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海洋、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五种主要类型。它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同时,它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3. 综合自然地理学

【答案】综合自然地理学以各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整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结构特点,形成机制、地域差异和发展规律。

4. 黄赤交角

【答案】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7'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

的公转运动,使得正午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变化于南、北纬23°27' 之间,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5. 水位

【答案】水位是指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水位高低是流量大小的主要标志。流域内的径流补给是影响流量、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水位变化,如流水侵蚀或堆积作用造成河床下降或上升。

6. 上层滞水

【答案】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性质基本与潜水相同,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通过蒸发或向隔水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受水文因素影响强烈,水质极易受到污染。它由雨水、融雪水等渗入时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

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常分布于砂层中的粘土夹层之上和石灰岩中溶洞底部有粘性土充填的部位。

7. 暖流和寒流

【答案】暖流和寒流是洋流的一种,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就是洋流,洋流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根据流动海水温度的高低,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都将对沿岸气温发生影响。风力是洋流的主要动力,地球偏转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按照成因,洋流可分为摩擦流、重方气压梯度流和潮流三类。重方气压梯度流包括倾斜流、密度流和补充流等。

8. 地缝合线

【答案】两陆地板块的碰撞结合地带就是地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汇聚时,在原弧沟系中发生碰撞,于是产生大规模的水平挤压,褶皱成巨大的山系。现在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地带,就是古特提斯海消失形成的一条地缝合线。

二、分析题

9. 现代气候干旱的分布,试分析原因?

【答案】(1)现代气候干旱的分布

现代干旱气候分布区域大致是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诸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大沙漠、塔尔沙漠、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沙漠带、西南非洲的卡拉哈利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等;纬度10°-30°附近的热带大陆西岸地带,如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南美秘鲁沿岸、北非沿岸、南非沿岸地带;地处内陆,如中亚、中国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美国内华达、犹他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等。

(2)现代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

①持续宽广的下沉气流。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纬度上,终年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又当信风带的背风海岸,是热带大陆气团的源地,离赤道低压槽和极锋都很远。最大下沉气流的平均纬度在南北半球的33度附近,降水量极少,像北非的阿斯旺经常是连续多年无雨,偶有降水多属爆发性阵雨

②缺乏气压扰动。气压的气旋性扰动,它具有产生降水的必要条件一湿空气的不断复合上升。著名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主要就是由于缺乏这种气压扰动(降水系统)所造成的,尽管空气中的水分并不缺少。热带大陆西岸、冷洋流经过的海滨地带,位于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区,又受冷洋流影响,空气层结稳定,多雾而少雨,多低层云,常出现逆温,少降水天气系统。但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年份,由于赤道暖水流来,空气层结不稳定,有上升气流因此多雨。例如南美秘鲁的卡亚俄常年降水量近30.5mm ,但在厄尔尼诺现象中却出现大雨,造成洪涝灾害。

③缺乏潮湿气流。空气潮湿不一定下雨,但反过来,如果没有潮湿空气,则一定不会下雨。由此可见,潮湿气流可以到达某地区虽不是该地区降水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有些内陆距离水的源地十分遥远、或包含水汽的气流长途跋涉、途径干旱地带,或潮湿气流被巨大

的山脉所阻挡等等,均是干旱气候的直接原因。

④局地下沉气流。这种局地下沉气流一般是由山脉或其它特殊地形所诱发的。通常叫做雨影沙漠的干燥气候带存在于山脉的背风侧,地球上的好几个主要沙漠属于这一类型。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以西、智利北部几乎总是存在着连续不断的下沉气流,它形成了著名的南美洲阿特卡马沙漠。

10.论述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扩张,引起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

(1)人口。人口问题是生态问题的根源,它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人口数量的急增、数量增长不平衡、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人口城市化和人口健康状祝下降。

(2)粮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3)污染。所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间接制造或所用物品的废弃物等排放到环境中,其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发生了有害的改变。一般人们按环境库的种类将环境污染分为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和土壤污染。

(4)酸雨。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 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5)荒漠化。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

(6)全球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 2)、甲烷(CH 4)、氧化二氮(N 2O )、氯氟碳化合物(CFCl )、四氯化碳(CCl 4)、氧化碳(CO )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7)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8)能源短缺。能源短缺是指能源的供应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的现象。

(9)资源破坏。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资源的质量。

(10)生物多样性锐减。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11.论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学过程相互作用。

【答案】人类活动可以加速或减缓自然地理学过程的发展,同时自然地理学过程的发展又可以影响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