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锣密鼓开展以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新的教育理念,这也给一线教师们一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接纳新的课改理念,同时,也要尝试着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涵义和价值。笔者认为,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发展而教学,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课程改革倡导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建构主义对我国的新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影响非常广泛。
作为一名有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笔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发现,许多学生会用物理公式计算物理题,但是对公式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并没有真正地弄明白,也没有形成对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的有效地意义建构。这种现状的产生其实是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有联系的。许久以来,我们只看重考试分数,常常对教学只重视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就这一方面来说,怎样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己意义建构的环境得以优化,让学生能够有效率地进行意义建构是很重要的,这也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实要求。
本课题的开展是对在建构主义理论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进行的探索。在研究中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验证归纳、系统分析和结合实例的研究方法。在本文中,首先简单概括总结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归纳了它的基本观点。对建构主义理论与新课程中的探究教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总结。
结合自己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本课题对以下问题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1)是不是每一种教学内容都有必要探究?(2)建构主义探究教学需不需要制定教学目标?(3)建构主义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减弱了吗?
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对建构主义教学的一些环节作出了具体的操作上的建议。第一,对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出了两个原则。分别是情境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第二,从两方面分析学习者:学习者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的分析;做好认知措施设计。第三,探究情境的设计,包括实验情境、问题情境。最后通过“滑动摩擦力”和“决定单摆周期的因素”这两个典型的案例做了具体的分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