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福克纳集现代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于一身,善于捕捉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冲突,而其生活经历则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素材。正如他所说的“我在尽力讲关于人的故事,使用的是我所了解的工具,即我所了解的乡镇,……我只是试着写人,对我而言那才是最重要的,只是人类的心灵”,他以南方风土人情为支点用文字暴露生活中的真实矛盾,剖析人类的灵魂,揭示心灵的冲突,阐释生存的悖论。 小说《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的轴心之作,蕴涵了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全部主题。本论文一改以往对他一味做褒赞性的评价,结合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以及吉拉尔替罪羊理论中的悖论理论一分为二地对他和萨德本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深入挖掘其内心深处的冲突与矛盾,创造性地诠释了人类所处的生存困境—人与自然、自我和社会的依赖和分裂的悖论状态。本文共为六部分。前言简单介绍作者及国内外对《押沙龙,押沙龙!》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论述他和萨德本与自然的既依恋又征服的生存悖论。第二章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他和萨德本在“自我”“本我”和“超我”的调和与斗争,矛盾与冲突中挣扎。第三章运用“替罪羊”理论中的悖论因素探讨他与萨德本在社会中的沉浮与变迁。第四章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和“净化”理论解析他和萨德本的悲剧及《押沙龙,押沙龙!》书名的寓意。论文从以上分析中得出结论:福克纳成功地把个人经历,自然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神话典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塑造了悲剧人物萨德本,而萨德本又是作者在作品中的化身。他通过文学的虚构描写人与自然,自身以及社会的悖论关系,把人类心灵痛苦的挣扎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但他悲剧意识真正关注的核心是人类如何从艰难的现实中走向未来,因为他坚信“人是不朽的”,“他们在苦熬” 但他们“不但会苟且生存下去,还能蓬勃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