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学位]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内容范围的界定在目标参照测验的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答案】任何一种测验的编制,其前期工作不外乎为测验目的的确定,测验内容的界定以及测验编制计划的设计。一个测验的内容范围包括所欲测量特质中蕴含的全部行为,它可以非常大,也可以非常小。内容范围的界定在目标参照测验的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内容范围具有边界。当其边界得到明确界定时,研宄者就可以判定什么行为属于这一内容范围,而什么行为却超出了这一范围。
(2)每一内容范围内容均可分为几类,每一类中又可分为更细更小的类,当每一类的内容及其在此内容范围内的相对重要性确定以后,内容范围就有了明确的结构。而当一个内容范围具有了明确的边界和结构时,人们便认为此内容范围得到了明确界定。
2. 态度和品德测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优缺点何在?
【答案】(1)态度测量
①态度概述
态度是指个体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识、情感和行动倾向三种成分。态度的准确评价有以下几种功能:
a. 了解人们对各种不同事物的态度;
b. 评价宣传工具在改变人们的态度中的效果;
c. 评价教育工作的成效。
②态度测量方法
a. 《等距量表》法
,是由瑟斯顿编制。他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某一态度第一,《等距量表》法又名《瑟斯顿量表》
主题,选取能代表该方面的态度语或项目若干,由专家对这些项目进行等级排列及根据专家的反应确定项目的等级。该量表信度一般在0.8〜0.9之间。
第二,比较困难的工作有两项,一是项目的收集和编制,二是项目的好坏及等级的确定。 第三,评价
优点:在主题比较清楚、调查范围不广的态度问题调查上的效果较好。
不足:制定过程复杂,选项目、找专家评价都很困难;用中位数代表态度等级不一定合适;专家的意见能否代表一般人值得怀疑;等距量表事实上是否真正等距,亦把握不准。
b. 《利克特量表》法
第一,《利克特量表》法是由利克特于1932年提出来的,该量表假定每一项目或态度语都具
有同等的量值,项目之间,没有差别量值;要求受测者对每一个项目的态度强弱按五级或六级反应;用的是受测者在所有项目中评定等级的总和。
第二,评价
优点:制作过程简单,而且能广泛接受与态度主题有关的项目;可通过增加项目而提高效度,并且允许受测者充分表达态度的强烈程度。
不足:相同的态度分数者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模式,从总分只能看出一个人的赞成程度,而无法对态度差异作进一步的解释。
c. 《哥特曼量表》法
第一,《哥特曼量表》是由哥特曼于1950年提出。该量表试图确定一个单向性的量表,相同分数的人,态度模式相同。
第二,评价
优点:由单向性带来的态度分数与态度结构的一致性。
缺点:编制困难。
(2)品德测量
①品德概述
a. 品德的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或特征,其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品德是一定社会思想、政治、道德的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认为品德的内容是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的统一体。
b. 品德的测量
相当一部分品德测量在方法上比测验法宽,包含了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乃至个案分析法等。
②情境测验法
情境测验法是指设置一个活动环境或提出一个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对情境问题的反应来了解品德特征的方法。情境测验分为直接情境测验和间接情境测验。
a. 活动情境测验
第一,受测者需要亲自参加活动的情境,由于它比较具体,而且活动又不可能太复杂,因而只能了解品德的某一个方面,难于把品德的方方面面都反映出来。
第二,常用情境是曲线迷、方迷和周迷三种情境。这些测验事先要通过控制测验确定诚实分数常模,然后将个人的操作成绩与常模分数进行比较,以确定诚实水平。
b. 假设的问题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受皮亚杰的临床法及道德发展思想的影响,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这种假想的问题情境测验,间接地测量道德判断的方式及发展水平,他把道德发展分成3种水平6个阶段。
通常来讲,在真实的情境与假设的情境中,对道德认识的测验是比较准确的,但在道德体验上是有差异的,实际情境要强烈得多,而且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往往并不一致,仅仅通过道德判断发展水平来预测行为是不完全的。
③问卷测量法
a. 测量品德的标准化问卷的现状
专门用于测量品德的标准化的问卷很少,原因可能是:
第一,品德问题太复杂,难于测量;
第二,过去对这个方面的研宄尚不够深入。
b. 品德问卷测量的形式和注意事项
第一,品德问卷测量的形式
问卷内容是两种呈现形式:封闭式的和开放式的。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比性、标准化和数量化,在问卷式测量中,封闭式反应形式用得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多项选择式;评定量表式;排序或对偶比较式。
第二,品德问卷测量的注意事项:应做好问卷的试用与修订;要客观地看待品德问卷测验的结果。
3. 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
【答案】(1)推孟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在智力测验方面的最重要贡献如下:
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于1916年修订完成斯坦福一比内量表。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动是推孟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从此智商一词风靡全世界。
(2)韦克斯勒也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在智力测验方面的最重要贡献如下:
①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韦克斯勒相继编制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1949)、“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955)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1967)。
①韦克斯勒舍弃了比率智商,而用离差智商代之,从而克服了比率智商的局限。
②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不仅能够获得总体智力水平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受测者智力优势的信息。
4. 不同能力水平的人在接受同一测验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误差?
【答案】就被试团体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如果被试的能力水平相差很大时,此时的测量误差就会偏大。这是因为,所计算的信息估计值大都是以相关为基础的,而相关系数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全体被试得分的分布情况:
(1)当被试团体异质(即团体内能力水平彼此差异大)时,全体被试的总分分布必然较广,那么分布位于两个端点的值可能相互抵消,以相关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信度值必然会大。这就很有可能高估实际的信度值而产生测量误差。
(2)当团体内部水平相差不大(即能力水平差不多的被试位于同一水平)时,其得分分布必定会较窄,以相关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信度值必然会小。这时又有可能低估真正的信度值而产生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