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834旅游学综合之《管理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判断题

1. 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对于成熟度高的下属应该采取低工作低关系。( )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成熟时,由于下属既有能力又愿意承担工作、担负责任,因此领导者可以只给下属明确目标、提出要求,由下属自我管理,此时可采用低工作低关系的行为,即授权式领导方式。

二、简答题

2. 网络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网络结构主要表现出如下主要特征:

(1)它在构成上是“由各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的等级排列。”这些工作单位相互依赖,在关键技术和如何解决难题卜相互帮助。它们的地位与核心机构平等。核心机构只选择与调整企业的战略方向,设计各部分共享的组织基础,创造促成向心力的企业文化,保证各部分的相互合作,而各项工作则由各工作单元来完成。

(2)企业成员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网络中的工作单元可能是稳定的,但单元之间的关系则是为了完成一定的项目而设计的。一旦项目完成,单元之间的关系则可能需要重组。由于企业活动的项日及其进展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网络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调整。

(3)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其职位(因为职位大多是平行的,而非纵向排列的),而是来自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在层级组织中,你拥有的职位决定你的权力。在分权的网络化的组织中,你的权力来源于你了解的知识和你认识的人。”

3. 简述绩效评估的过程; 简述绩效评估的五个步骤。

【答案】绩效评估的步骤包括:

(1)确定特定的绩效评估目标

在考评员工时,首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并确定特定的绩效评估目标,然后根据不同岗位的工

作性质,设计和选择合理的考评制度。

(2)确定考评责任者

人事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凋和执行考评方案。要使考评方案取得成效,还必须让那些受过专门评估培训的直线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到方案实施中来。

(3)评价业绩

通过绩效评价系统根据特定的评估目标内容,对员工进行正确的考评。考评应当客观、公正,杜绝平均主义和个人偏见。在综合备考评表得分的基础上,得出考评结论,并对考评结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4)公布考评结果,交流考评意见。考评人应及时将考评结果通知被考评者。及时通报考评结论,可以使本人知道组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其所做贡献的承认程度,认识到组织的期望目标和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确定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如果认为考评有不公正或不全面之处,也可进行充分申辩或补充,这有利于被考评者本人的事业发展,也有利于组织对其工作要求的重新建立。

(5)根据考评结论,将绩效评估的结论备案

根据最终的考评结论,可以使组织识别那些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员工,并根据员工成长的特点,确定其发展方向。同时还需要将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备案,为员工今后的培训和人事调整提供充分的依据。

4. 菲德勒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该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答案】(1)菲德勒权变理论

①基本内容

a.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或者说,领导者和领导方式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即S = f (L , F, E )。式中,S 代表领导方式,L 代表领导者特征,F 代表追随者的特征。E 代表环境。即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领导者的特征主要指领导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追随者的特征主要是指追随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工作能力等。环境主要指工作特征、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心理因素等。

b. 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权变理论。该理论认为各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

c. 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其中,职位权力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 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上下级关系是指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

②研究方法。菲德勒设计了一种问卷来测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询问领导者对最不与自己合作的同事(LPC )的评价。如图所示。"

③研究结论(见下表)

表 菲德勒模型

(2)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要随着所处的客观环

境灵活改变。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应与环境类型相适应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5. 计划的性质。

【答案】(1)计划的含义

①从名词意义上讲,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②从动词意义上讲,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2)计划的性质

一方面,计划工作是决策的逻辑延续,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实施保证; 另一方面,计划工作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内不同部门、不同成员行动的依据。故计划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日标服务。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生存的价值和存在的使命。决策活动为组织确立了存在的使命和目标并且进行了实现方式的选择。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

②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行动保持同一方向,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③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所有管理人员,从最高管理人员到第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都要进行计划工作。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但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的计划工作的特点和广度都不同。

④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可以用计划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来衡量一个计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