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807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NSDI
【答案】1994年美国政府开始发展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 ),通过确定元数据标准,要求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元数据的方式在网络上对其所生产的数据进行描述,达到各机构间数据生产和共享的目的。
2. 数据处理
【答案】数据处理就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数据形式进行编辑运算,清除数据冗余,弥补数据缺失,形成符合用户要求的数据文件格式。
3. 拓扑关系
【答案】拓扑关系是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种地理实体的位置关系,拓扑数据也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4. 多媒体技术
【答案】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同时捕捉、处理、编辑、存储和播放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5. 地理信息
【答案】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6. 空间拓朴关系
【答案】拓扑关系指满足拓扑几何学原理的各空间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即用结点、弧段和多边形所表示的实体之间的邻接、关联、包含和连通关系。
7. 直角坐标网
【答案】直角坐标网是按平面直角坐标划分的坐标格网。
8. 地理网格
【答案】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9. 可视性分析
【答案】传统意义上的“可视”是强调视觉上的通达性,即从一个或多个位置所能看到的范围或可见程度。其实,更为一般的情况是不仅是视线可达,还包括非视线的可达性。因此,将“可视性”内涵界定为两点之间沿特定轨迹的可通达性,则“可视性分析”即为两点之间沿特定轨迹的可通达性分析。
10.空间数据的查询
【答案】空间数据的查询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1.空间数据质量
【答案】空间数据质量是指数据对特定用途的分析和操作的适用程度。可以使用误差或不确定性的概念来描述。描述的指标有准确性、数据的精密性、分辨率、比例尺、误差、不确定性等。
12.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答案】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
就是因特网。
是一个能够给用户随时提供大容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的网络系统。目前全球被广泛采用的信息基础设施
二、简答题
13.空间实体可抽象为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以及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答案】(1)空间实体可抽象为:
点、线、面。
(2)矢量数据结构中
①点
点用空间坐标来表示;
②线
线由一串坐标对组成;
③面
面是由线所形成的闭合多边形。
(3)栅格数据结构中
①点
点是一个像元;
②线
线由一定方向上连接成串的相邻像元组成;
③面
面由聚集在一起的相邻像元集合来表示。
(4)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中
将点坐标化为两个Morton 码来表示它的位置,并且存储于结点关联的弧段信息;线状目标,以弧段为存储单元:
①每条记录表示一条弧段;
②建立弧段与结点以及弧段与多边形的拓扑关联关系;
③用Morton 码表示中间点的地址;面状目标,包含边界和边界所包围的整个区域。
a. 边界
由弧段组成,建立多边形与弧段间的拓扑关系,存储面块头指针;
b. 边界包含的区域
用四叉树或二维行程数据结构来表示。
14.试简要分析地图数据、遥感数据和测量数据等空间数据的质量问题。
【答案】(1)地图数据的质量问题
地图数据是现有地图经过数字化或扫描处理后生成的数据。在其质量问题中主要有地图固有的误差、图纸变形产生的误差和图形数字化误差三种。
①地图固有的误差
指用于数字化的地图本身所带有的误差,包括控制点误差、投影误差等。由于这些误差间的关系很难确定,所以很难对其综合误差做出准确评价。
②图纸材料变形产生的误差
这类误差是由于图纸的大小受湿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③图形数字化误差。
(2)遥感数据的质量问题
一部分来自遥感仪器的观测过程,一部分来自遥感图像处理和解译过程。
①遥感观测过程本身存在着精确度和准确度的限制,这一过程产生的误差主要表现为空间分辨率、几何畸变和辐射误差,这些误差将影响遥感数据的位置和属性精度。
②遥感图像处理和解译过程,主要产生空间位置和属性方面的误差。
(3)测量数据的质量问题
测量数据主要指使用大地测量、GPS 、城市测量、摄影测量和其他一些测量方法直接量测所得到的测量对象的空间位置信息。这部分数据质量问题,主要是空间数据的位置误差。
15.简述常用的空间距离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答案】(1)常用的空间距离计算方法
①几何量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