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854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组成原理之数据结构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选择题
1. 程序P 在机器M 上的执行时间是20秒,编译优化后,P 执行的指令数减少到原来的CPI 増加到原来的1.2倍,则P 在M 上的执行时间是( )
A.8.4 秒 B.11.7 秒 C.14 秒 D.16.8 秒 【答案】D 【解析】
而
2. 对关键码序列28,16,32,12,60,2,5,72快速排序,从小到大一次划分结果为( )
。
【答案】B
【解析】快速排序是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
第一次比较:28比72小,不交换; 第二次比较:28比5大,交换,此时为第三次比较:16比28小,不交换; 第四次比较:32比28大,交换,此时为第五次比较:28比2大,交换,此时为第六次比较:28比12大,不交换; 第七次比较:28比60小,交换,此时为一次划分结束。
3. 循环队列元素数是( )。
【答案】A
【解析】对于循环队列,需要深刻理解队头在队尾进行进队操作。素的个数=
所以统一的公式就是
存放其元素值,用front 和rear 分别表示队头和队尾,则当前队列中的
和队尾
的概念,在队头进行出队操作,
如果为负则元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为正时元素个数=
4. 已知两个长度分别为m 和n 的升序链表,若将它们合并为一个长度为m+n的降序链表,则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m 和n 是两个升序链表长度分别为m 和n ,在合并过程中最坏的情况是两个链表中的元素依次进行比较,比较的次数是m 和n 中的最大值。
5. 若对n 阶对称矩阵A 以行序为主序方式将其下三角形的元素(包括主对角线上所有元素)依次存放于一维数组
中,则在B 中确定
的位置k 的关系为( )。
【答案】B
【解析】将n 阶对称矩阵存人一维数组中,一维数组的大小需为
中,当
时,i 与k 的关系为
对n 阶对称矩阵
A
以行序为主序方式将其下三角形的元素(包括主对角线上所有元素)依次存放于一维数组
6. 若将关键字1,2, 3, 4, 5, 6, 7依次插入到初始为空的平衡二叉树T 中,则T 中平衡因子为0的分支结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答案】D
【解析】将图中给定的关键字序列依次插入到平衡树中,构成的平衡树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平衡因子为0的分支结点为3个叶子结点,故答案为D 。
7. 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 ,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组大小为10kb 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
个大小为
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
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
A.800ms> 1600ms B.801ms 、1600ms
C.1600ms 、800ms D.1600ms 、801ms 【答案】D
【解析】不进行分组时,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
的时延也是800ms 共计1600ms 。进行分组后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
在接收端接收此报文件
接收一个报
文的时延也是1ms ,但是在发送第二个报文时,第一个报文已经开始接收。共计有800个分组,总时间为801 ms。
8. 向一个栈顶指针为h 的带头结点的链栈中插入指针S 所指的结点时,应执行( )。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向一个链栈中插入结点,可从头结点后插入。先将s 结点指向第一个头结点之后的结点之前,再将头结点指向s 结点。
9. 将一棵树t 转换为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二叉树h ,则t 的后序遍历是h 的( )。
A. 前序遍历 B. 中序遍历 C. 后序遍历 【答案】B
【解析】树的后序遍历恰好对应于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
A. 网络的层次 B. 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 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 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答案】C
【解析】体系结构仅规定协议的功能和消息格式,但对具体的实现细节由具体设备厂商来确定,对于网络的层次,以及每一个层次的协议及其功能都是网络体系结构所要描述的内容,因此答案为选项C 。
11.若需在0(nlog2n )的时间内完成对数组的排序,且要求排序是稳定的,则可选择的排序方法是( )。
A. 快速排序 B. 堆排序 C. 归并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