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41地理教育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41地理教育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41地理教育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8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41地理教育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14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41地理教育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20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41地理教育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25
一、简答题
1. 简述文化扩散的类型。
【答案】文化扩散分为两类,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1)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人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根据扩展扩散的传播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
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②等级扩散
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③刺激扩散
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2)迁移扩散
迁移扩散是指由于作为文化载体的人在空间上的移动使文化也发生空间上的变迁。迁移扩散的特点有:
①由具有该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特点。迁移到远处,是该文化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②某些边界对文化有屏障作用,完全不能通过的屏障的较少,比较多的是可部分通过的可渗透屏障。
③某些文化现象,在一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的波动和周期现象。
2. 简述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麦金德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地理学教授,其政治地理学的代表作为《历史地理的枢纽》。
(1)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①研究的出发点是政治组织的特定地域,指出在内陆生存的人具有内陆的偏向,他认为东欧
和中亚部分是心脏地带,其外侧为渐移地带。
②提出陆权优势论,认为当时内陆偏向强的民族是俄罗斯的斯拉夫民族,海洋偏向强的民族是以英国、美国为中心的盎格鲁一撒克逊族。
③提出了有关世界战略形势的“名言”,谁统治了东欧谁就主宰了心脏地带; 谁主宰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 谁能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世界岛是指以欧亚大陆为中心,包括非洲和大洋洲陆地集中的部分。
(2)意义
①进步性
对国际战略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20世纪的前半叶他的理论成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分析问题、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②局限性
有人批评他过于强调陆心的重要性与潜力,忽视了空军的作用,甚至认为是为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提供依据。
3. 叙述政治与政治地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政治与政治地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
(1)政治地理现象
政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现象,如选举、领土争端、外交关系。政治是一种追求权力的社会文化现象,如支配权、占有权、管路权。政治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如国际地位不稳定、军事力量的变化、领土的变更。
(2)政治地理单元
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具有排他意义的空间实体、归属某一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对政治地理单元有支配权(主权与统治权)。
①一是国家级的,即具有确定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
②二是国际级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区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③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
(3)政治地理结构
①政治空间结构
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稳定的基础条件。
②政治实力结构
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十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相对活跃的要素)
(4)政治地理过程
①政治扩散
政治事件的扩散力式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
②政治整合
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过程,或由于某种强制力而组成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
③政治分离
主要方式有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国家的政治分裂。
④主权的变化
主权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常因领土变化、民族独立而变化。
4. 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 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答案】(1)持续发展的概念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 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 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
②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③和谐性原则
和谐性原则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
④需求性原则
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与人的价值观和动机有关。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
⑤高效性原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