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79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答案】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即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程序和技巧。主要类型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2. 教育传播

【答案】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 虚拟教室

【答案】虚拟课堂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通过远程音视频授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网络培训的学习效果,更是满足了用户大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网络培训体系。其系统基础主要由课件制作工具、实时互动课堂、课件点播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网关构成。在这方面,展视互动虚拟直播课堂技术走在行业前沿,能够轻松实现超万人实时在线培训、学习互动与交流。

4. 先行组织者

【答案】先行组织者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5. 教育技术管理

【答案】教育技术管理是指教育技术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调度所有资源和协调各种关系,以便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其主体是教育技术系统各级管理者,包括各级领导、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客体是管理活动作用的对象,主要是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6. 教学设计

【答案】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

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己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7. 学习风格

【答案】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它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包括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冲动型和沉思型等; 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 学习风格的意动成分; 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成分和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成分; 其中,前三部分构成了学习风格的心理性层面,后两种则构成了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层面和社会性层面。

8. 远程教育

【答案】远程教育一般是指包括以下特性的教育形式: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 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 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 有双向交流的渠道。远程教学的特点有(1)在远即离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的异地进行教与学; (2)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

(3)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联系措施; (4)学生和辅导教师之间有可能实现不定期的会面或在教室实施少量的集体授课; (5)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中央电大或某些高校)来设计课程计划,组织编写和发送教学材料,监督整个教学过程; (6)很多情况下评价与反思过程是非实时的。

二、简答题

9. 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的?

【答案】学习过程是个体积累经验的过程,通常包括获得、保持与应用三方面。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1)身心发展状况

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状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学习者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学习者的生理发展指的是学习者的生理调节机能方面的变化,学习者的心理发展指学习者心理调节机制。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以学习者的生理发展水平为物质前提,学习与学习者的心理发展之间也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2)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是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认知结构有“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三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对学习的发生和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直接的影响。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有助于设定学习过程的起点。

(3)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

即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可以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

(4)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人与人之间在学习风格上存在着一定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比如场依存型的学生喜欢有人际交往的集体学习环境,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织,需要明确指导和讲授,而场独立型的学生更愿意自己独立学习,个人钻研。这些由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不同就会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方法。

(5)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弱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动力系统所引起的。

(6)外部环境

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因素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校环境对学习者的作用最为直接和重要。在学校里,教室和校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另外,物质环境虽然很重要,学校的校风,学习气氛,文化氛围,师生关系等这些外部环境等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0.为什么说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答案】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受很多学科相关理论的影响,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渐形成了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其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系统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包括系统科学和系统方法两部分。

①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处理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横断学科。系统科学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使人们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摒弃了那种静止、孤立、僵化的眼光去看待运动的、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观点; 改变了那种企图把复杂系统分解为互不相关的简单系统,再用简单系统来解释复杂系统的传统习惯。教育技术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合理运用为出发点和归宿,把系统科学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技术的各个领域,从而促进了教育技术中的各个分支的融合,并直接孕育了教育技术学。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②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