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652教育技术与教育设计之教育技术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答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主讲教师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3. computerbasededucation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程软件三部分。

4. 流媒体技术

【答案】流媒体技术也称流式媒体技术. 所谓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该技术先在使用者端的计算机上创建一个缓冲区,在播放前预先下一段数据作为缓冲,在网路实际连线速度小于播放所耗的速度时,播放程序就会取用一小段缓冲区内的数据,这样可以避免播放的中断,也使得播放品质得以保证。

5. 经验之塔理论

【答案】“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有: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6. Instructional design

【答案】中文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

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已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7. virtual community

【答案】中文为虚拟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

8.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答案】中文为虚拟学习环境。是把远程交互和面对面的交互按照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并提供某种虚拟的时空的学习环境。对于VLEs ,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所持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教育环境中对于各方虚拟学习所体现的优点是不同的。对于那些不愿意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虚拟学习的人来说,虚拟学习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这意味着虚拟学习还有很多的潜力没有显现出来,还没别人们所了解。

二、简答题

9. 简述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的内容。

【答案】以美国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教育目标的分类做了系统研究。他们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等三大领域,又按层次将各个领域分成若干亚领域。在三个领域中,布卢姆本人的贡献主要在认知领域。

(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根据布卢姆的分类,包括以下六个层次:

①知道:知道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的回忆。知道是认知目标中最低层次的能力,它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②领会:领会是指理解和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想测量是否对知识材料产生了领会,可以借助转换、解释、推断三种形式。转换就是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 解释就是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括; 推断就是预测发展的趋势。

③运用:这是指将所学到的规则、方法、步骤、原理、原则和概念等运用到新情境的能力。运用的能力要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

④分析: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⑤综合:综合是指将所学到的片断概念或知识、原理、原则与事实等整合成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

⑥评价:这是认知日标中最高层次的能力,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依据某项标准做出价值判断。

(2)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等人于1964年出版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专著。他认为,情感领域的教

育目标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方式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①接受:这是情感目标中最低层次的学习结果。它是指对某种现象和刺激的感知。先有感知,才能产生注意,最后才选择所要注意的刺激。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愿意接受。

②反应:这是指主动的注意,亦即积极地参与反应。如果学生对某学科表示有兴趣学习,即为反应的层次。

③价值判断:这是指对于接触到的事情、现象或行为感到有价值,因而表现积极的态度和重视其价值。“态度”和“欣赏”即为此层次的行为。

④价值的组织:当个人以不同的程度评价许多事物的价值时,他就开始发展自己的价值系统。将这些不同的价值系统组织起来,使其具有一致性,即为价值的组织。

⑤价值的个性化:这是将价值系统内在化,成为个性或信念的一部分,个人就依其信念行事。

(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1972年,美国教育学者辛普逊(E. J. Simpson)发表了动作技能目标分类的专著。辛普逊将技能领域目标分为下述六类:

①知觉:包括感官刺激、线索的选择、转换等三部分,借以了解物体、性质和关系。

②准备状态:包括心理、身体和情绪三个方面,目的是为某一动作做准备。

③引导的反应:指在别人指导下所表现出的明显动作,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

④机械练习:指反复练习所学的动作,由熟练而养成习惯。

⑤复杂的反应:指个人能够表现出复杂的动作和行为。

⑥创作:指创作出新的行为方式及动作。

10.简述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答案】信息化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表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

(1)信息化教育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终身学习目标的确定。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可以使用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知识的平均寿命己经缩短到13年。因此,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新世纪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2)信息化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学习者学习之后能够做什么,能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即学习效果导向问题。效果导向是指把改善学习效果放在首要地位,内容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科学的效果导向才有可能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吸收新鲜的教学内容,执行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3)信息化教育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辅导员,教师的作用是及时而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帮助。学生所需要的帮助不只是简单的传递和获得信息,而是要把所获得的信息转化为自己能够运用的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使得学生与教师能够同时获得多种最新的教学信息。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要研究如何传输自己掌握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持续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学习者可能发生的种种学习困难,思考和设计出有助于学习者学习的系统科学方法。

(4)传统教育偏重于记忆和考试,信息化教育更多的强调思考、理解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