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5普通生物学(教硕)[专业硕士]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化学渗透假说。
【答案】化学渗透假说是1961年英国生物化学家Mitchell 提出的解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该学说认为: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质子从线粒体内膜的里层向外层转移,形成跨膜的氢离子梯度,这种势能驱动了氧化磷酸化反应(提供了动力),合成了ATP 。这一学说具有大量的实验证明,得到公认并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化学渗透学说可以很好地说明线粒体内膜中电子传递、质子动势的建立、ADP 磷酸化的关系。
2. 长日植物。
【答案】长日植物是指在24h 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如延长光照或在暗期短期照光可促进或提早开花,相反,如延长黑暗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花。典型的长日照植物有天仙子、小麦等。
3. 补体
【答案】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4. 邻地种形成。
【答案】邻地种形成是指初始种群的地理分布区相邻接,种群间的个体在边界区有某种程度的基因交流,但最终仍导致新种的产生。
5. 完全花。
【答案】完全花是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五个部分组成的花。例如:桃。
6. 假根。
【答案】假根是指苔藓植物体表皮细胞壁向外突起的类似根毛的结构,具有吸收功能,但不具维管组织。
7. 蛋白质的变性。
【答案】蛋白质的变性是指在化学、物理因素等作用下,蛋白质天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和破
坏,从而失去生物学活性的现象。变性过程中不发生肽键断裂和二硫键的破坏,因而不发生一级结构的破坏,而主要发生氢键、疏水键的破坏,使肽链的有序的卷曲、折叠状态变为松散无序。原来包含在分子内部的疏水侧链基团暴露到分子外部,因而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失去结晶能力,并形成沉淀。
8. 溶菌周期。
【答案】溶菌周期是指从噬菌体侵入细菌,到新的噬菌体逸出、侵入新的细菌的整个过程。
9. 神经元。
【答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10.自养。
【答案】自养是指生物自己供养自己,不依赖其他生物生活的方式。
11.基因。
【答案】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12.分生组织。
【答案】分生组织是指未特化、能分裂的细胞群,这些细胞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使植物生长。包括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13.适应福射。
【答案】适应辐射是指一个祖先物种适合多种不同的环境而分化成多个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不相同的种,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进化系统。
14.孢子体。
【答案】孢子体是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的、具有二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
15.共质体。
【答案】共质体是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将原生质连接成的整体。
二、简答题
16.较大的苗木移栽时,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叶?
【答案】苗木移栽时,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缓解因根系受损伤而水分供应不足的矛盾,可采取剪去一部分枝叶的措施。
17.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异同点。
【答案】(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单位,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膜结构相同、细胞质都有核糖体。
表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植物细胞的典型结构与动物细胞相比,有几点不同:
①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没有叶绿体;
③植物细胞有中央液泡,动物细胞没有中央液泡。
(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遗传物质
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
表
线粒体和叶绿
18.从消化方式、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谈谈原生动物到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演化发展。
【答案】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包括消化和吸收,消化分为胞内消化和胞外消化。
(1)单细胞原生动物和海绵都是将食物颗粒吞入细胞内进行消化的,称为细胞内消化,其整个摄食过程:摄入、消化、吸收和排出,都是在一个细胞内进行的。
(2)腔肠动物(水螅)是最早出现细胞外消化的动物,但腔肠动物的细胞外消化并不完全,还同时保留着细胞内消化的能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