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操作系统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面有关选择进程调度算法的准则错误的是( )。
A. 尽量提高处理器利用率
B. 尽可能提尚系统吞吐量
C. 适当增长进程在就绪队列中的等待时间
D. 尽快响应交互式用户的请求
【答案】C
【解析】选择调度算法应该尽量减少等待时间,从而降低响应时间。
2. 下列选项中,降低进程优先权级的合理时机是( )。
A. 进程的时间片用完
B. 进程刚完成I/O操作,进入就绪列队
C. 进程长期处于就绪列队
D. 进程从就绪状态转为运行态
【答案】A
【解析】本题的解答关键在于找出哪个选项中的进程应当被赋予低优先级。
A 项中,采用时间片算法处理进程调度时,如果进程时间片用完,则需要暂停执行,并插入到就绪队列的末尾,也就是优先级最低,所以降低优先级的合理时机是时间片用完时。另外,如果采用多级反馈调度算法,当时间片用完,进程还未结束,则要放到下一级队列中;
B 项中,进程完成I/O操作后,进入就绪队列时应当排在就绪队列末尾,其是优先级最低的进程,不应再降低其优先级,而且为了让其及时处理I/O结果,可以适当提高优先级;
C 项中,进程长期处于就绪队列,需要增加优先级使其尽快得到执行,不然会产生饥饿现象(所谓饥饿就是进程长期得不到处理机,无法执行);
D 项中,当进程处于运行状态时,已经无所谓优先级,通常优先级都是针对就绪队列中进程的,执行中的和阻塞中的进程一般不用优先级来描述。
3. 进程在系统中是否存在的唯一标志是( )。
A. 数据集合
B. 目标程序
C. 源程序
D. 进程控制块
【答案】D
【解析】在进程的整个生命期中,系统总是通过PCB 对进程进行控制的,亦即,系统是根据
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进程的PCB 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而感知到该进程的存在的。所以说,
4. —个文件系统的逻辑分区( )。
A. 不能管理大于物理硬盘容量
B. 能管理2个相同的物理硬盘
C. 能管理2个不相同的物理硬盘
D. 能管理多个不相同的物理硬盘
【答案】A
【解析】逻辑分区必须跟实际的硬盘大小相对应。
5. 时间片轮转法进行进程调度是为了( )。
A. 多个终端都能得到系统的及时响应
B. 先来先服务
C. 优先级较高的进程得到及时响应
D. 需要CPU 最短的进程先做
【答案】A
【解析】时间片轮转法被用于分时操作系统,使得每个终端都能得到及时响应。B 项是先来先服务算法,C 项是优先级高者优先算法,D 项是短进程优先算法。
二、综合应用题
6. 按调度方式可将实时调度算法分为哪几种?
【答案】按调度方式的不同,实时调度算法可分为非抢占调度算法和抢占调度算法。由于非抢占式调度算法比较简单,易于实现,故在一些小型实时系统或要求不太严格的实时控制系统中经常采用之,可以分为非抢占式轮转调度算法和非抢占式优先调度算法;在要求较严格的(响应时间为数十毫秒以下)的实时系统中,应采用抢占式优先权调度算法,可根据抢占发生时间的不同而进一步分成基于时钟中断的抢占式优先权调度算法和立即抢占的优先权调度算法。
7. 什么是保护域?进程与保护域之间存在着的动态联系是什么?
【答案】(1)保护域的定义
为了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保护而引入了保护域的概念,保护域简称为“域”。“域”是进程对一组对象访问权的集合,进程只能在指定域内执行操作,这样“域”也就规定了进程所能访问的对象和能执行的操作。
(2)进程和保护域之间的动态联系
在进程和域之间,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进程联系着多个域,在此情况下,可将进程的运行分为若干个阶段,其每个阶段联系着一个域,这样便可根据运行的实际需要来规定在进程运行的每个阶段中所能访问的对象。这种一对多的联系关系成为动态联系方式,在采用这种方式的系统中,应增设保护域切换功能,以使进程能在不同的运行阶段,从一个保护域切换到另一个保护域。
8. 试说明推动传统0S 演变为现代0S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推动传统OS 演变为现代0S 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在计算机发展初期,计算机系统特别昂贵,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计算机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这是0S 最初发展的推动力。
(2)方便用户
当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用户在上机、调试程序时的不方便性又成为了继续推动0S 发展的主要因素。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随着微机芯片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快速提高,从而推动了0S 功能和性能的迅速增强和提高。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不断推动着0S 的发展,也促进了新的0S 类型的产生。
(5)不断提出新的应用需求
不断提出的新的应用需求是推动0S 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9. 如何设置系统调用所需的参数?
【答案】每一条系统调用都含有若干个参数,在执行系统调用时,将这些参数传递给陷入处理机构和系统内部的子程序(过程),常用的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1)陷入指令自带方式。陷入指令除了携带一个系统调用号外,还要自带几个参数进入系统内部,由于一条陷入指令的长度是有限的,因此自带的只能是少量的、有限的参数;
(2)直接将参数送入相应的寄存器中。MS-DOS 便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即用MOV 指令将各个参数送入相应的寄存器中。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显然都可以访问这种寄存器。这种方式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这种寄存器数量有限,因而限制了所设置参数的数目;
(3)参数表方式。将系统调用所需的参数放入一张参数表中,再将指向该参数表的指针放在某个指定的寄存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