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国际经济学2003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东北大学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国际经济学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贸易后劳动者的福利水平( )。
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人选的均等是以( )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
3.现实中,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形式都同时存在,其中,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由( )引起。
4.倾销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是( )。
5.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 )为前提的。
6.世界贸易组织的5个基本原则是:( )。
7.( 年 月 日 ),欧洲统一货币开始启动。
8.依照市场交易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的倾向随着( )的扩大而增强。
9.国际收支主要分为两大类:( )项目、( )项目。
10.( )外汇市场是世界上出现得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外汇市场。
1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 )是促使市场恢复均衡的一种市场机制。
12.当本国货币贬值时,贸易差额的变动是不确定的,它的变动由进出口商品的( )决定。
13.在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 )等。
14.发现中国家采取外汇控制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 ),二是( )。
1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
16.大国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其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 )。
17.( )是WTO 的基本职能和首要任务。
18.( )是美国为了抑制居民购买在纽约的资本市场上发行的外国证券而采用的一种管制办法。
19.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 在国际收支核算中,进出口商品都使用( )价格。
20.不同时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 )等。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题5分,共30分)
1.H-O 定理
2.规模经济
3.战略性贸易政策
4.储备资产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相对购买力平价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 000万单位的劳动,X ,Y 两种产品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进口为2 000个单位。试确定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和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
2.试画图分析进口配额效应。
3.在货币分析法中,如果是浮动汇率的情形下,本国利率的下降将对本币值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同样情况利用资产组合分析法将得出什么结论?
4.浮动汇率制下,资本转移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不能影响国民收入?为什么?
5.什么是外汇管制?你认为目前我国完全放松外汇管制的条件成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