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每位语文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怎样将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阅读鉴赏能力,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纵观当今社会发展,多元化的经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实用主义思想占了上风,这种思想表现在语文教学当中,就是题海战术和填鸭式课堂,那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美好愿望,只能是纸上谈兵。尤其是面对语文阅读教学,无论是课本内的文章,还是课外名著,都令多数教师和学生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很难体会到阅读的快感。因此,笔者以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为基础,专就蒲城县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探索,旨在找到一条有利于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阳光大道,同时,对身处农村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们也提出了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结合学校本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先认清特殊环境下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储备情况,再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例如拓宽学生视野的“宽广式”初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纵深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有突破方言障碍、合理利用乡土情结的阅读指导,以及关注农村留守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情感体验,让语文阅读走进每位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当中。把阅读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给农村孩子们一个轻松、愉悦且充满文学气息的语文课堂。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各国教育界对于“阅读”的定义,提出阅读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以蒲城县为例,分析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其中主要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做了详细剖析,认为农村教师接受新理念、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比较弱,农村学生也因为得不到积极有效的阅读指导,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而使得阅读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部分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活动。首先提出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第二点和第三点分别从初中的不同年级,提出挖掘文本字里行间之情感的初中语文阅读方法,以及倡导拓宽视野,进行读说结合的初中语文阅读方法;第四点则认为,农村所特有的乡土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认为,正确的教学方法应当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实事和现象中获得。这些对于提高农村孩子的语文素养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第四部分则根据上文的分析与实践,对蒲城县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分别是:1.鼓励语文教师积极接受新事物,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2.大胆践行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新课改之下的语文课堂,对语文阅读充满信心,提高语文阅读的兴趣;3.加强对经典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实践,通过给学生讲述古诗文写作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汲取精神营养,并体会到古今中外文化精品的魅力,激发其阅读的欲望;4.不要忽视特殊群体——留守初中生。蒲城县出外务工的农村家长很多,这类孩子除了不能很好地生活之外,大多数人还缺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也就会影响到阅读的质量,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有必要多关心一下这些孩子,让阅读成为每一个孩子正确认识生活的有效方式之一。第五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也在其中提出了笔者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希望和致力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们共同探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