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876美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50年代的美学讨论中都有哪些流派?

【答案】1956年,学界对朱光潜唯心主义美学观的批判引出了中国当代第一次美学大讨论。这次大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美的本质,围绕美的本质而逐渐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学派。

(1)主观论美学

这种美学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吕荧一开始就把美定位于主观意识,提出“美是人的概念”,“美是人的社会意识”,认为同一个东西,有人以为美,有人以为不美,这足以证明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2)客观论美学

这种美学以蔡仪为代表。蔡仪的基本美学思路建立在反映论的原则上。他坚持美在客观和美是典型的观点。

(3)主客观统一论美学

这种美学以朱光潜为代表。朱光潜早年主张美是心灵的创造,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对这一主张作了自我批判,修正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观点。

(4)实践美学

这派美学以李泽厚为代表。李泽厚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美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

2. 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

(2)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3)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

(4)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3. 如何理解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答案】这个命题的内涵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有差异性。

4. 简述美与真、善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美与真的辩证关系

①联系

a. 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

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的目的。所以,人的自由创造,必须依靠对客观的必然性的认识才能进行。

b. 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犷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美是一种情感观照的对象。

②区别

a. 真并不就是美,因为美并不就是客观规律本身,客观规律可以脱离人的实践、主体而独立存在,而美却不能离开人的实践,不能离开主体的功利目的和生动形象。

b. 美和真的区别首先在于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

(2)美与善的辩证关系

①联系

a. 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善包括人的道德行为以外的许多事物的社会功利性质,也就是指符合人的目的性。

b. 美以善为前提。因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犷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集团、或一定阶级的利益。

②区别

a. 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衡量一件事物是否善,是以社会功利作为客观标准。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

b. 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善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 而美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

c. 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

(3)美不能离开真和善,但又有不同

①只有当人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就是真的时候,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井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存在。

②真、善、美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具体地历史地得到说明。

5. 简述美感的潜伏功利性。

【答案】(1)美感的潜伏功利性

①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形象的直接性和情感的愉悦性的统一,是有社会功利目的的。

②美感功利性的来源:美的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

③美感功利性是在非功利性后面潜伏着的

美感的社会功利性是由事物的实用性发展而来的,某种事物一旦获得审美价值之后,人们可以力求仅仅为了这一价值而去获得这一事物,而忘掉这事物的价值的来源,甚至连想都不想一下。这也只是说明美感的功利性是潜伏的,蕴含在愉悦性之中。

④美感的社会功利内容集中地表现在它的物化形态的艺术上

美感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喜悦,使人身心得到更好的娱乐和休息,而且就在这种喜悦中给人以精神上的影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和情操,使人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进一步激起为美好生活理想和改造环境而积极奋斗的热情,从而潜伏着更深广的社会功利内容。

⑤美感虽没有实用功利,但绝不是与功利无关,更不是与功利对立,而是在美感的愉悦、爱好、兴趣里蕴藏着、潜伏着巨大的精神上的功利。

(2)美感的功利性与实用的功利性的区别

①美感的功利性是潜伏着的,它不同于个人的实用功利。美感不是一种物质欲望,而是精神上的享受,是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从而陶冶性情,提高思想境界。

②个人的实用功利是外在的,是一切物质或财富的满足,是一种感官的需要或生活欲望的满足。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的欲望占有和消耗。美感的功利性小是物质的需要和占有,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满足和享受。

③个人实用功利要受感官的需要、物质的占有和消耗的制约,是不自由的; 美感没有个人欲望,不受物质利益的束缚和制约,审美愉快的功利性是无私的和自由的。

(3)美感的功利性与道德的功利性的区别

①道德感的功利性是引起实践活动或被实践需要所感染。

②美感是一种欣赏的态度,这种态度不引起实践活动和被实践活动所感染,人们只是在欣赏的态度中得到审美愉悦和美感享受,它的功利性是潜在的。

③美感的功利性的特点

美感的功利性在于它不是直接的、外露的,而是潜在的,它消融于审美愉悦、爱好、兴趣之中。

(4)康德将美感与功利性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

①具体观点:康德把美感与功利性绝对对立起来,认为美感是没有任何功利或超脱了任何功利关系的快感。康德就曾断言说:“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②评价:康德对美感的分析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他把美感与功利完全割裂开来则是片面的。他不懂得在美感愉悦、爱好和兴趣中蕴含着、沉淀着功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