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647艺术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印象派
【答案】印象派,又称“印象主义”,是19世纪60~90年代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作有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印象主义画家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此外,印象主义的巨大潮流还波及到音乐、文学、摄影、电影等领域,均取得了巨大发展。
2. 优美
【答案】优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的自由,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主体与客体处在一种和谐状态。形态上表现为光滑、柔和、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从美感上看,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3. 艺术批评
【答案】艺术批评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接受方式,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分析阐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作品的艺术特征、作品所包含的艺术规律等问题。艺术批评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之上,是艺术欣赏的深化。艺术批评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问起沟通、调节、引导作用; 影响、指导艺术创作,进而影响艺术接受; 艺术批评不只对作品本身,还会对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调解。
4.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答案】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艺术的发展。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和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等内容。
5. 栏目定位
【答案】栏目定位是指栏目所确定的自身在现实中的位置、栏目所担负的任务和栏目的宣传对象。定位是一个栏目的灵魂,关乎方向,决定成败,准确而又清楚的定位是一个节目能否拥有生命力的关键。栏目定位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①受众定位; ②节目定位; ③市场定位:④收视定位;
⑤目标定位。例如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的栏日定位为“五性”,即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和服务性。
6. 多元决定论
【答案】多元决定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观点。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7. 文人画
【答案】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指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由元代画家赵孟頫首次提出。“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文人画具备学养深厚、言之有物、格调高雅的特征,其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呈现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和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都有很深的影响。
8. 叙事散文
【答案】叙事散文是散文的一种样式,以记叙事件、描写人物为主。叙事散文通过真实事件和人物的记叙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叙述描写中,也可夹以抒情、议论。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其侧重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9. 艺术传播
【答案】艺术传播是指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之得到扩展。艺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是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艺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10.艺术构思
【答案】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艺术思维对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工、提炼和组合,从而在头脑
中孕育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艺术意象,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上承观察和体验生活,下接意象物化,是将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简答题
11.简述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1)“情感”的含义
“情感”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作出的一种主观反映形式。人的需要和目的具有不同的层次,情感也有高低层次之分。
(2)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
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主要体现为:
①情感是一切艺术都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本质特征之一。
②情感是区分艺术形象和非艺术形象的界限之一,是艺术区别于哲学、科学的标志。
(3)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
①变形作用
任何艺术形象都会在情感的作用下发生符合目的的变形:情感使艺术家观察到的是变了形的物象,情感使艺术形象对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形象有所改变。
②动力作用
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因是情感,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
③感人作用
艺术表现情感,因而以情感人。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的审美情感往往是随着他对作品的审美理解而产生的,而认识与理解愈深刻,他的美感愈强烈,正是这种审美情感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完全迷恋,感到非常兴奋满足。
12.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
(1)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例如文学作品无人阅读,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只是一堆无生命的石块,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艺术生命力。尤其是艺术作品的审美教育、审美认知、审美娱乐等诸多功能,都不能由作者或作品来单独实现,只能由鉴赏主休自己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来实现。
(2)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