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评述西方主要道德发展理论中有关社会规范学习的观点。

【答案】西方道德发展理论主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理论、,其中有关社会规范学习的观点分别如下:

(1)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

①基本内容

皮亚杰是第一位系统考察儿童道德规范形成与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对规则极少关注或缺乏意识。但到5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对规则的较多的注意和尊重。儿童认为规则代表着权威和神圣,是不可怀疑的、固定不变的。并且通常依据老师、父母和某个令人敬重的长辈的话来作行动标准; “自律道德”阶段:大约在9~12岁左右,儿童开始认识到社会规则不是圆定不变的,是一种可以改变的社会契约。判断他人行为时开始考虑到动机与情感的问题,试图寻求一种更为公正、平等的公理。

②评价

这种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转化,反映了儿童对社会规范的学习与内化过程,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权威、偶像作为中介媒体,进而逐步摆脱这种权威,形成道德自我,即完成由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变为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立主体自身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

(2)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

①基本内容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与10~16岁儿童进行道德谈话,依据儿童是应该遵从规则还是服从需要的行为选择,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行为受逃避惩罚和获得奖赏的需要驱使,儿童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还没有发生社会规范的内化; “习俗水平:儿童认同于父母,并遵从父母的道德判断标准,儿童主要满足社会期望,这时社会规范己开始内化; 后习俗水平:儿童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此时社会规范已完成内化。

②评价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揭示了社会规范内化为儿童自身道德标准的过程中的规律:在内化的初始阶段,行为结果的反馈起着关键性作用; 而在内化中期,社会期望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规范教育中必须注重对儿童的道德行为作出及时反应,并强化家长、老师对儿童的道德期望。

2. 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特点?

【答案】(1)认知发展特点:

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②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③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2)情感发展特点:

①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②自相矛盾的情感; ③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④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⑤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3)社会性发展特点:

①中学生的心理比小学生有更大的社会性,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②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③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易走向极端。

④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

3. 什么是教材直观? 教材直观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1)教材直观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直观即学生对教材所作出的感性的能动反映。直观是领会及构建科学知识结构的起点。它在各种知识学习中都是必需的。

(2)教材直观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多种不同的教材直观方式。根据直观的对象,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这三种直观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直观方式或直观方式的组合。

①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不各种实验等都属于实物直观。

a. 优点

实物直观是在接触实际事物时进行的,它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比较一致,因此它在实际生活中定向作用较好,在将来的实践活动中也能很快地发挥作用; 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b. 缺点

在实际事物中,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经常混杂在一起,而且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往往比较突

出、强烈,而本质要素则比较隐蔽、弱小。因此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一定的难度; 由于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难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知识。

②模像直观

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a. 优点

由于模像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像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 它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它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

b. 缺点

由于模像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像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为了使得通过模像直观而获得的知识在学生将来的实践活动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一方面应注

意将模像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模像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

③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艺作品的阅读、有关情景与人物形象的领会。

a. 优点

它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言语直观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质量; 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

b. 缺点

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通常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4. 请阐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其教学阶段理论的关系。

【答案】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包含信息流和控制结构这两个组成部分。信息流是指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结构中去的过程。除信息流之外还包含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组成的控制结构。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②加涅的教学阶段理论

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一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作业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