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温州医科大学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811生物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简单扩散。
【答案】简单扩散又称自由扩散,属被动运转的一种,是指脂溶性物质或分子质量小且不带电荷的物质在膜内外存在浓度差的条件下沿着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质膜的现象。分子或离子的这种自由扩散方式的跨膜运转,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2. 选择性门控转运
【答案】选择性门控转运
是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
复合体选择性的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
3. 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
【答案】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
构模型。该模型认为,由非组蛋白等构成染色体骨架,定在染色体骨架上,由中央向四周伸出,构成放射环。
4. 配体门控通道。
【答案】配体门控通道是一种需要配体与特定受体结合后才能开启的闸门通道,属于离子通道的一种,这种通道在多数情况下呈关闭状态,当受到某种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的作用后才开启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
5. 后期促进因子复合体
【答案】后期促进因子复合体体开始去凝集,
核膜重建。
结合而抑制用于 6.
【答案】需的一种信号序列,
一般由疏水氨基酸组成,与内质网膜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停止转移序列使多肽在向内质网腔转运过程的中间某一时刻停止,主要通过疏水氨基酸残基与膜脂的相互作用完成,使整合膜蛋白
是一种关于染色质包装的结
的螺线管折叠成环,沿染色体纵轴锚
主要介导两类蛋白降解:后期抑制因子和有丝分裂周期蛋
激活。但是,在有丝分裂前期
,
和
蛋白位
与
释放出来作
白。前者维持姐妹染色单体粘连,抑制后期启动;后者的降解意味着有丝分裂即将结束,即染色
可被
于染色体的动粒上,在染色体结合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微管前将不能从动粒上释放,由于
的活性。所以只有所有染色体都与纺锤体微管结合后
,
才有活性,才启动细胞向后期转换。
. 的中文名称是停止转移序列。停止转移序列是跨膜蛋白合成所
整合到膜上。
7. 细胞骨架
【答案】细胞骨架动;空间组织。
8. telomerase
是指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
细胞骨架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体系。其主要功能有结构与支持作用;胞内运输作用;收缩与运
【答案】telomerase 的中文名称是端粒酶。端粒酶是一种由催化蛋白和RNA 模板组成的酶,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具有逆转录酶的性质,以物种专一的内在的RNA 为模板,把合成的端粒重复序列加到真核细胞染色体的3' 端。端粒在不同物种细胞中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从而增强体外细胞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的增殖能力。
二、填空题
9. 被动运输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方式。
【答案】简单扩散;协助扩散
10.相差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区别是用_____代替可变光阑,用_____代替普通物镜,并带有一个合轴用的望远镜。
【答案】环状光阑;带相差板的物镜
11.受体自磷酸化的结果是激活了受体的_____活性,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可被含有_____结构域的胞内信号蛋白识别。
【答案】酿氨酸蛋白激酶;
1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环状_____及自身转录_____与_____的体系,因此称为核外基因及其表达体系。
【答案】DNA ; RNA ; 翻译蛋白质
13.G 蛋白的_____结构可以变化,并可以结合_____使其成为关闭态。
【答案】亚基;
14.同微丝相同,微管的装配也具有_____。
【答案】极性
15.根据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
【答案】正中着丝粒染色体;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16.染色体的四级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核小体;螺旋管;超螺旋管;染色单体
17.2007年诺贝尔医学奖被_____分享,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在_____方面的研究。
【答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
卡佩奇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胚胎干细胞
18.微管蛋白二聚体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
【答案】
微管蛋白;微管蛋白
和奥利弗•史密西斯
英
三、简答题
19.如何证明染色体骨架的真实性?
【答案】(1)银染法能选择性地显示染色体轴结构; (2)
酶和
酶处理或用
处理去除组蛋白,对染色体轴没有影响,用胰
蛋白酶消化则染色体轴破坏,说明染色体轴是非组蛋白性的;
(3)染色体骨架/放射环模型在分子水平上得到两个直接证据。
20.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叙述有丝分裂后期使染色体移向两极的三种马达模型。
【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使染色体移向两极的三种马达模型 ①星体微管马达:将有丝分裂器与细胞质膜连在一起。 ②极微管马达:负责将两极间的微管延长。
③动粒微管马达(染色体微管马达):负责缩短染色体微管的长度,使染色体向两极运动。 (2)三种马达使染色体移向两极的过程
有丝分裂后期分为后期A 和后期B 两个阶段。后期A ,动粒微管变短,牵动染色体向两极运动;在后期B ,极微管长度增加,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
①后期A :微管马达蛋白首先结合到动粒上,在A TP 分解提供能量的情况下,沿动粒微管向极部运动,并带动动粒和染色体向极部运动。动粒微管的末端随之解聚成微管蛋白二聚体,动粒微管变短,动粒和染色单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当染色单体接近两极,后期A 结束,转向后期B 。
②后期B :极微管游离端(正极)在A TP 提供能量的情况下与微管蛋白聚合,使极微管加长,
形成较宽的极微管重叠区。
与极微管重叠区的微管结合并在来自两极的极微管之间搭桥。
KRPs 向微管正极行走,促使来自两极的极微管在重叠区相互滑动,使重叠区逐渐变得狭窄,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同时,胞质动力蛋白在星体微管和细胞膜之间搭桥,并向星体微管负极运动,进一步将两极之间的距离拉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