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音素和音节

【答案】音素和音节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的语音单位。

(1)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an )" 它可以划分出“k.a.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例如,“爸”(ba )从音色的角度可以划分出“b ”和“a ”两个不同的音素。“刊”(kan )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2)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下。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例如“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古城”(xi an shi yi ge mei 1i de gu cheng),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十个音节,写下来是十个汉字。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2. 词语的替换

【答案】词语的替换是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词语演变现象。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核心词汇相对比较稳定,一般词汇的词语替换则比较频繁,它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我国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唐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代”替换“世”。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有朝廷发的“体禄”,包括“体米”和“体银”,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获取工作报酬的方式起了变化,这些词语就弃之不用了,代之而起的是“薪水”一词,而“薪水”后来又被“工资”所替换。社会生活的急剧改变、社会观念的改变都会引发语言出现相当数量的词语的替换。

3.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日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地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4. 词义的扩大

【答案】词义的扩大是指一个词的词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的词义演变现象。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墨水”原来只指作为书写工具的黑色液体,现在则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

二、简答题

5. 请举出“美”“低”“下”“关”等多义词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各一个。

【答案】“美”的同义词是“漂亮”,反义词是“丑”。

“低”的同义词是“矮”,反义词是“高”。

“下”的同义词是“结束’”反义词是“上”。

“关”的同义词是“封锁”,反义词是“开”。

6. 语言发展变化所呈现出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1)语言演变是渐变的

这是由语言作为最重要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本来是任意的,语法规则也只是大家遵守的习惯。语言的演变只能因势利导。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把任何一种现代的语言和它的占代的状况加以比较,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2)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语言演变同时还具有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单纯为求新而换个新鲜说法都是经常在发生的。这些都会在语言的词汇中随时得到反映,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例如,随着人类登月计划的实现,英语中就有"deepspace" (外层空间)、"moonwalk" (月面行走)等新词; 新词新语加入语言的词汇是经常发生的事。但在语法规则的使用上,新词的加入则不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

②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的。

如词汇虽然是语言系统中变化速度最快的子系统,但是在其内部的子系统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词汇中表示交际中基本概念的基本词汇是不容易发生变动的,如“天、地、人、手”等

词。而一般词汇则是变化较快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演化。

③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有些地区小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比如同样在/i//y/前的/k//ts/,在北京变成

齐齿)。

总之,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社会发展和交际创新等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7. 举例说明什么是国语。

【答案】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可能包括许多不同的民族的全部,也可能只包括某些民族的一部分)为了维系整个国家内部的交际,也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有些人把这种语言和单民族国家内广泛通行的语言称做国语。例如中国的汉语、苏联的俄语、柬埔寨的高棉语、南斯拉夫的塞尔维巴语都是这种共同的语言。

8. 构词法和构形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构词法和构形法在形式上都反映为重叠形式,但二者所反映的实质有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 (1)构形法

构形法是构成同一个词的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即词形变化)的方法。构形法一般有: ①附加法

在一个词的末尾添加一定的附加词素的方法称为附加法。作为构形法的附加法是指给词干附加词素以构成同一个词的词形变化的方法。如英语中的动词read ,在其词末尾加上-ing ,-ed 等附加词素,将一般时的动词变为进行时和过去时,不改变词的意义,只改变了词的形式。

②内部屈折法

内部屈折法是指用词根内部的语音变化来构成同一个词的词形变化的方法。如英语中的名词foot ,将单数变为复数为feet 。

③重音移动法

词的重音位置的移动也是一种构形法。如英语中的present 作名词时,重音在词的前面,为礼物的意思,作动词时重音后移,为出席,展示的意思。

④重叠法

词素(有时候是整个词)的重叠可以区别同一个词的语法意义。例如马来语的“guru-guru" (各位教师),"sekOlah-sekolah" (许多学校)都用重迭法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

⑤增补法

在有的语言中,某一类词的某种语法意义上对立可以用历史来源不同而词汇意义一样的不同词根的词来表示,例如英语单音节形容词一般用附加法表示级的语法意义的对立:hard (硬的,原级)harder (比较级)hardest (最高级)。

⑥外部形态的运用

,在广州却保持/k//ts/不变,在苏州则是/k/变成,而/ts/不变(/ts/后的撮口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