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831管理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有效沟通

【答案】有效沟通是指组织能够克服各种因素的干扰,保持信息交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现有效沟通需要坚持以下原则:①正确对待沟通; ②运用反馈机制; ③力求表达清楚; ④能够积极倾听; ⑤拓宽沟通渠道; ⑥加强平行沟通。

2. 激励

【答案】激励(motivation 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通常是和动机连在一起的。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把动机定义为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一般而言,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并维持行动,以达到目的的内部驱动力。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3. 劳动关系

【答案】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有抽象的劳动关系和具体的劳动关系之分。抽象的劳动关系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具体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一般所言的劳动关系主要是指具体的劳动关系。

4. 持续性计划

【答案】持续性计划是指持续执行的计划,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包括政策、规则和程序等。持续性计划是一种灾难恢复计划,以文件的形式说明某个机构如何应对可能的灾难。该计划应包括需要遵循的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将灾难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使该组织能够持续发展,或迅速地恢复关键任务的执行能力。

5. 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主要特征包括超个体的独立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和发展性。

二、简答题

6. 何谓需要层次论? 该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答案】(1)该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也称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a. 生理的需要。包括人类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食物、水、衣着、住所、睡眠及其他生理要素。

b. 安全的需要。指人类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包括免受身体及情感伤害和保护职业、财产、食物及住所不受威胁的需要。

c. 社交的需要。指人类在感情和归宿方面的需要。

d. 尊重的需要。指人们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情感等方面予以肯定。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们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五种需要之间存在递进规律,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动。

②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

马斯洛将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较高级需要。低级需要主要从外部使人满足,高级需要主要从内部使人满足。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管理者的启示

①了解员工的需要,并将之与组织目标相结合。每个人都有需要,这些需要都包含在马斯洛所概括的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五类需要之中。人们为了满足需要便产生动机,管理人员如果能洞察员工的需要,把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②区分主要需要和次要需要,优先满足主要需要。员工的需要层次是递进的,低一层次需要基本满足后,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逐渐削弱以至消失,此时高一层次的需要就变为优势需要,所以管理人员应该及时调整以满足员工新的需要。管理中必须注意,当员工的需要发生变化后,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方法激励员工,这样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的员工采取的激励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③重点针对员下的高层次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高层次的需要实现难度大,其激励作用也大。人们为了自我实现,往往百折不挠、前赴后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管理人员如果掌握这一原理,在尽可能满足员工低层次需要的前提下创造出良好的组织氛围,强化员工高层次需要的强度,使员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实现组织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7. 简述什么是心智模式。

【答案】心智模式一方面是指人们的长期记忆中隐含的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另一方面也指日常推理过程中一些短暂的理解。而这种短暂的心智模式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后,会逐渐影响长期根深蒂固的信念。具体内容如下:

(1)彼得. 圣吉认为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

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假如没有认知卜的心灵地图,人类无法探究这个复杂的世界,而所有这些心灵地图在本质卜都有其缺陷。

(2)心智模式、心灵地图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方法、思考方式和思想观念,是一种隐含很深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人的思维活动、思想观念经常是与生俱来的,但却无时不在,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对世界以及对自己的看法。同样的人和事,用不同的心智模式去观察和对待,结果常常会大相径庭。

(3)在五项修炼中,改善心智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但却十分艰难的修炼。对一个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都比较定型的成年人来讲,改变旧习惯尤其是改变心态绝非易事。改善心智模式的任务,就是“找到改造玻璃镜片的方式,创造出更适合我们的新心智模式”。

8. 简述计划的性质。

【答案】计划的性质包括:

(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生存的价值和存在的使命。决策活动为组织确立了存在的使命和目标并且进行了实现力一式的选择。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因此,组织的各种计划及各项计划工作都必须有助于完成组织的目标。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决策工作确立了组织生存的使命和目标,描绘了组织的未来,计划工作给组织提供了通向未来目标的明确的道路,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基础。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行动保持同一方向,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但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的计划工作的特点和广度都不同。计划工作的普遍性中蕴含着一定的秩序,这种秩序因组织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主要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协作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可以用计划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来衡量一个计划的效率。在计划所要完成的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制定和实施计划的成本及其他连带成本来衡量效率。在衡量代价时,不仅要用时间、金钱或者生产等来衡量,而且还要衡量个人和集体的满意程度。实现目标有许多途径,必须从中选择尽可能好的方法,以最低的费用取得预期的成果,并保持较高的效率。计划工作强调协调和节约,其重大安排都要经过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使付出的代价尽可能合算。

9. 为什么说在组织中,个体间沟通构成组织沟通最基本的内容?

【答案】在组织中,个体间沟通构成组织沟通最基本的内容。在一般意义上,组织中的个体间沟通是指组织中的个体成员间相互传递相关信息以促成行为与目标相互协调并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其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