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6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调整

【答案】政策调整是指依据政策评价的结果,对实施中的现行政策采取补充、修正和终止的动态过程。政策调整的基本内容有:

(1)政策补充。在被认为继续可行的政策中,增加新的内容,拓展政策的规范空间,以适应内外政策因素变化的需要。

(2)政策修正。改正政策中那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错误内容,同时还依据新的政策环境,修订已经过时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与保证政策实施的可行性。

(3)政策终止。取消失误的政策,重新制定新政策。

2. 政治动员型

【答案】政治动员型是指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导人主动提出其政策意向,并使其进入政府议程。政治动员型以政府议程为基点,以公众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寻求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政策方案的顺利执行。该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在那里,政府及其核心决策者具有超强的权威,在建立政策议程的过程中,权力精英的“内输入”现象相对明显。

3. 间断性均衡

【答案】间断性均衡认为,利益集团政治权力在长期来看是平衡和相对稳定的,而一旦公众对公共性的理解突然有了变化,或者集团寻求打破已有的利益格局,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大多数情形下,美国的政策过程呈现的是一种稳定和渐进主义的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偶尔会出现不同于过去的重大变迁。间断性均衡框架的核心在于,长期的稳定之后会有一个急剧的改变,然后又是一个长期的稳定时期。因此,不能简单用渐进决策模型来解释政策改变,政策并不是一直都处于一种渐进的逐渐的改变过程当中。

4. 完全理性

【答案】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根据数字和事实,用合理的科学方法与精细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政策方案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实质是一种政策选优的方法。完全理性决策的观点是: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

会作相同的决定。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二、简答题

5. 简述政策评估的性质及一般标准。

【答案】政策评估是指政府政策的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

(1)政策评估的基本特质:

①以价值为焦点。政策评估必须质疑政策日标的妥当性与适当性,也必须说明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②价值与事实的互赖性。政策评估对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判断,必须以事实资料为基础,因此,进行政策评估活动,我们无法避免事实与价值的互动性。

③目前与过去取向。政策评估活动不仅要分析公共政策的当前发展状况,探究政策发展的方向是否按照政策目标进行; 同时,我们也需要收集公共政策的过去发展经验,以掌握过去发展的路线是否按照所预期的方向进行。

④价值的双重性。政策评估虽以完成内在价值为主,但有时外在价值也是评估项目之一。

(2)政策评估的标准

①效能

效能指某项政策达成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效能所涉及的含义并非指政策是否按原计划执行,而是指政策执行后是否对环境产生期望的结果或影响。

②效率

效率指政策产出与所使用成本间的关系,通常以每单位成本所产生的价值最大化或每单位产品所需成本的最小化为评估基础。

效率可分成两大类:技术性效率与经济性效率。前者指以最小努力或成本完成某项活动或产品,亦即在成本受限制的情况下,寻求政策期望影响的最大化。后者指政策整体成本与整体利益间的关系,包括间接成本与所有的影响在内,亦即着重于对资源作分配及使用,并使人民因此所获得的满足最大。

③充分

充分指政策目标达成后,消除问题的程度。虽然有的时候政策目标的设定,是为了消除整个问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政策执行后,目标常被缩小成一小部分或是对问题只能作部分的解决。这样,则政策并未能充分地解决问题或满足公众的需求。故以充分为标准,亦可衡量政策产生期望影响的程度。

④公正

公正指政策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正分配的程度。公正标准与社会上如何适当公正地分配资源是息息相关的,由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有其不同的需求,所以任何一项政策均难完全满足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团体,只能谋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其做法有四种:①使个人福利最大化。②保障最少量的福利。③使净福利最大化。④使再分配的福利最大化。

⑤同应性

回应性指政策执行结果满足标的团体的需求、偏好或价值的程度。回应性标准十分重要,因为某一项政策也许符合其他所有的标准,但因未能回应受此政策影响的标的团体的需求,故仍可被评估为失败的政策。

⑥适当性

适当性指政策目标的价值如何、对社会是否合适以及这些目标所根据的假设的妥当性如何。如果政策目标不恰当,则即使政策执行结果能达到效能性、效率性、充分性、公正性及回应性的标准要求,仍然会被视为失败的政策,所以,适当性标准应优先于其他标准。

6. 行政监察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行政监察是指国家行政机构内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进行的监视和督察。

行政监察的作用,是指行政监察机关通过履行监察职责,完成行政监察的基本任务,对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加强人民政权建设

行政监察机关通过履行监察职责,实施对监察对象的监督检查,严肃执行行政纪律,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的宣传教育,从而增强其公仆意识、廉政勤政意识和法制观念、纪律观念,促使他们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命令,清正节俭、奉公守法、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高效率地为人民工作,这样就可以加强国家行政机关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行政法制建设,使政府机关及公务员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从而加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强新时期的人民政权建设。

(2)促进和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①不断清除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障碍。通过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投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增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原动力,有力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②通过惩治腐败,开展执法检查。纠正执法中的偏差,解决政令不畅的种种问题,还可以避免或减少因贪污受贿、奢侈浪费、以权谋私等违纪行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③通过查处违纪案件和进行执法监察,纠正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不正之风,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维护公平竞争和正常的市场秩序,为企业、广大农民、个体工商业者减轻负担,为他们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