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817语言学基础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词义的扩大
【答案】词义的扩大是指一个词的词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的词义演变现象。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墨水”原来只指作为书写工具的黑色液体,现在则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
2.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于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3.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此词义与另一咚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4. 音素和音节
【答案】音素和音节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的语音单位。
(1)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an )" 它可以划分出“k.a.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例如,“爸”(ba )从音色的角度可以划分出“b ”和“a ”两个不同的音素。“刊”(kan )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2)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
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下。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例如“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古城”(xi an shi yi ge mei 1i de gu cheng),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十个音节,写下来是十个汉字。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5. 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二、简答题
6. 从前有一位工匠,偶然有机会参加了天文学家关于银河问题的学术辩论会。会后,他向一位天文学家提出一个问题:“我懂得人们怎样学会了测定各个星辰间的距离,他们怎样计算出这些星辰的重量和解释出它们的物理恃性,以及怎样认识了其它的许多东西。可是请您告诉我,人们是怎样知道星草和行星的名称的呢? ”请你替这位天文学家作一个回答。
【答案】名称对于事物来说是外在的,用某个名称来指称某个事物并没有必然的理由。语音舆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不是天生注定的,而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7. 文学语言是否就是书面语? 文学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案】(1)文学语言是加过工的书面语,即规范化了的书面语。它和书面语有密切的联系,但文学语言并不等于书面语,用文字体现出来的语言不见得都是加过工的、规范了的语言,不过,加过工的语言必定要由书面语来加以巩固,因此,文学语言事实上就是加过工的书面语或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2)特点:
①文学语言既然是加过工的书面语,它就具有更丰富、更有表现力的特点。加工指的是在全民的语言材料中选择最合乎语言发展规律的、具有最普遍的特点的语言成分作为规范,并用文字加以巩固。
②文学语言既是加过工或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除了具有加工或规范化了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书面语所具有的特点,它是以口语为基础的,不断地以口语作为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源泉,并给口语以极大的影响,使口语更加完善地发展。
8. 什么是“内部言语”? 它舆“外部言语”有什么关系?
【答案】(1)含义:言语有说出声来的言语和只有发音动作而不说出声来的言语的区别,前一种言语称作外部言语,后一种言语称作做内部言语。
(2)关系:无论是内部言语还是外部言语都是对某种语言的运用,所以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也有各自的恃点。内部言语往往不那么完整、连贯,而比外部言语粗糙、简略。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还有一段距离。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一种整理思想的过程。
9. 什么是反义词?
【答案】某一语言的词汇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称为反义词。它们表示出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对立。14."KHIIra""book" 和“书”,“菜”和“白菜”是不是同义词? 为什么“太好了”和“坏透了”,“高”和“不高”、“非常长”和“短短的”不是反义词?
答:(1)"KHIIra""book" 和“书”,“菜”和“白菜”都不是同义词。原因是前者不属于同一种语言,后者“菜”的意义范围要大于“白菜”。
(2)“太好了”和“坏透了”,“高”和“不高”、“非常长”和“短短的”不是反义词。,原因是除了“高”之外其它都不是词而是短语。
10.在发音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a]是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u]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音
; 是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是舌面后、低、圆唇元音; 是舌面后、低、不圆唇元是央、中、不圆唇元音; [o]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e]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11.词根词素和附加词素有什么不同? 后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
【答案】(1)词根词素的意义是词的词汇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附加词素是依附于词根的词素,它的意义不是词的词汇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汉语“第一”“作者”的“一”和“作”是词根词素,“第”和“者”是附加同素。
(2)在通用的语言学术语中,把位于词根词素之后的只包含语法意义的附加词素和位于词根词素之后的其它附加词素区分开,前者称作词尾,后者称作后缀。后缀比较常见,有时,一个词可以有几个后缀。词尾可能紧接在词根词素之后,也可能位于后缀之后。
12.为什么语言中一般的词都有多义的特点?
【答案】一个词在刚产生的时候,它的意义只是对某一类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因而它往往只有一个意义. 但是客观对象本身是复杂的,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和其它的客观对象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也就是说,甲类对象的某些特征可能也是乙类或丙类对象的特征。因此,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就有可能根据两类或几类对象之间的形状、颜色、性质和功能等特征方面的共同之处,用称呼甲类对象的词去称呼与甲类对象的特征有联系的乙类或丙类对象,因而产生出与它有联系的新的意义。一个词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那类对象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它通过这些特征而与其它对象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一种语言的词汇中,可以用一个词来反映这些联系,形成多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