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萧友梅。
【答案】(1)生平
萧友梅,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教育和音乐,1912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再次留学德国,学习理论作曲和教育学,并曾担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建国立音乐院,后担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直到1940年逝世。
(2)贡献
①音乐教育方面,萧友梅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西洋音乐的留学生,回国后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曾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任导师,于1922年将其改建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在北京女了高等师范音乐体操专科任主任、音乐科主任等职。在蔡元培支持下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国立音乐院——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来担任上海国立音专校长,这是当时中国最高音乐学府。
②音乐创作上,声乐创作是他的最主要领域,代表作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南飞之谚语》等,作有合唱作品《春江花月夜》《别校辞》; 器乐创作上,改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还有大提琴曲《秋思》等其他作品,是当时我国音乐家中唯一的器乐创作开拓者。
③在学术研究与理论著述上,著有《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钢琴教科书》等。设立民族器乐演奏学科,推广民族音乐,尝试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作为课程纳入教学。
2. 赵元任有哪些重要的音乐作品? 他对中国近代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案】赵元任的作品主要是独唱歌曲和合唱歌曲,独唱歌曲著名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西洋镜歌》、《老天爷》等,合唱歌曲有《海韵》等。他能结合中国语言的独特规律进行创作,是探索中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重要先驱之一。
3. 简答学堂乐歌在音乐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答案】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继承了我国古代词调音乐“倚声填词”的传统,即采用现成曲调填写歌词,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其曲调来源主要有:
(1)日本、欧美等国的歌调。如《体操一一兵操》素材来源于日本儿童歌曲《手戏》,《何日醒》根据日本歌曲《樱井诀别》填词; 《送别》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填词等; 沈心工
作词的《话别》,是根据原法国民歌《一个半小时的游戏》的曲调填词,而且这首歌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2)基督教赞美诗曲调。如李叔同的《无衣》《爱》等。
(3)中国传统乐曲和民歌曲调。如《祖国歌》曲调源于《老六板》,《放学》采用《茉莉花》曲调等。
此外,学堂乐歌中也有少量自创曲调的作品,如《黄河》《春游》等。
二、论述题
4. 简述贺绿汀的创作特色、成就和影响。
【答案】(1)创作特色
钢琴曲保持着民族化、大众化的传统,以其十分通俗、亲切的风格而受到群众广泛的欢迎。 抗日歌曲结构严谨,音乐语言质朴流畅,手法冼练。
合唱曲格调清新,乡土气息浓郁,充满革命乐观主义。
独唱曲具有强烈悲愤的激情、接近于歌剧咏叙调,表现了鲜明的革命倾向和完美的艺术技巧。 电影音乐注重通过优美、抒情的旋律对人物的内心做深入细致的刻画,注重歌曲风格的民族化和大众化。
(2)成就
①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带有清新质朴的民族风格和创意的钢琴织体。((闹新年》,带有创造性的民族特色。
②抗日歌曲:代表作品有《游击队歌》《上战场》《保家乡》等。
③合唱曲:进行曲性质的合唱曲《游击队歌》《胜利进行曲》,无伴奏混声合唱《垦春泥》, ④独唱曲:代表作品有《嘉陵江上》。
⑤电影音乐:代表作品有《秋水伊人》《怨别离》《春天里》《天涯歌女》和《四季歌》。 ⑥音乐理论研究和批评:编译出版了英国著名音乐理论家普劳特的《和声学理论与实用》; 撰写了一系列富于现实意义的评论,如《音乐的时代性》《中国音乐界的现状及我们对音乐艺术所应有的认识》《从“学院派”、古典派、形式主义谈到目前救亡歌曲》等。
(3)影响
鲜明地表示了他对提高抗战歌曲创作的关注,也对当时进步音乐界某些不利于音乐界团结的“左”的观点进行了及时的批评。
5. 简述边区和解放区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和成就。
【答案】(1)艺术特征
①作品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和宽广。各地区的政治斗争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音乐创作中都得到了生动的反映。
②风格多数具有开朗、乐观的时代气息。边区与解放区的干群之间、军民之间是团结一致的,
人民的精神面貌是焕发的,因此,音乐创作的风格绝大多数是明朗、乐观的,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气息。
③大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的、群众的素质。各种类型的音乐创作的民族风格比较鲜明突出,对如何通过音乐创作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塑造劳动群众的形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④作品的体裁形式逐步趋向多样化的发展。虽然在创作体裁方面仍以短小精悍的群众歌曲为主,说唱性的叙事歌曲、歌剧、秧歌剧、歌舞表演等大型体裁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解放战争后期,器乐创作体裁开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2)成就
①群众歌曲:代表作品有《新四军军歌》《跟着共产党》《八路好》《民主建国进行曲》等。 ②抒情歌曲:代表作品有《南泥湾》《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③民间说唱音乐:代表作品有《丈夫去当兵》《梁红玉》《晋察冀小姑娘》等。
④大型声乐:代表作有1940年吕骥为庆祝郭沫若诞辰五十周年而创作的《凤凰涅集》、李伟的《生产四部曲》、刘炽的《工人大合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