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J06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1)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指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1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①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要求全部员工,无论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办公职员或一线工人,都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必须在市场调研、产品的选型、研究试验、设计、原料采购、制造、检验、储运、销售、安装、使用和维修等各个环节中都把好质量关。
③全面的质量管理。用全面的方法管理全面的质量。全面的方法包括科学的管理方法、数理统计的方法、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行。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2. 信息
【答案】(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形成的。
信息和数据是两个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同样的东西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是信息也可能是数据。
(2)有用信息的特征
①高质量
质量是有用信息最重要的特征。质量方面的要求又可细分为:a. 高质量的信息必须是精确的; b. 高质量的信息应当是清楚的,信息的含义和内容对管理者来说必须是清楚的; c. 高质量的信息是排列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d. 信息传递的媒介对质量有重要影响。
②及时
多数管理工作需要及时的信息,许多日常工作是时间敏感性的。及时的信息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管理者一有需要就能获得信息,这是对及时的信息的首要要求; ②信息要反映当前情况; ③
信息要频繁地提供给管理者。
③完全
信息的完全性要求包括:①信息的范围必须足够广泛,从而可以使管理者较全面地了解现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②信息必须简洁且详细,应该以尽可能简洁的方式呈送给管理者,同时也应该尽可能详细,使管理者对现状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了解。
3. 组织冲突
【答案】组织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所导致的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特别是在变革中是不可避兔的。
4.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5.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6. 职务轮换
【答案】职务轮换是指通过横向的变换,使员工从一个职位调到另一职位以扩展其工作经验的培训方法。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专业分工过细带来的弊端,使员工有机会承担多种工作任务,学会多种工作技能; 另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使员工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情况,培养更广阔的工作视角,为员工今后的发展和升迁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培养全面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简答题
7. 何谓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组织流程再造?
【答案】(1)流程再造的含义
工作的流程是为了实现组织日标和任务的工作路径,它表现了各类工作间的顺序关系。实现组织日标和任务的工作流程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最佳的工作流程是实现了目标、技术、人员间的动态均衡。美国管理学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首先提出了工作流程再造的思想(BPR ),它强调以流程导向来代替传统的职能导向的组织形式,它追求于流程的改造和创新,为组织的创新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流程再造是根据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企业各项运作活动及其细节进
行重构、设定与阐述的系统工程。
(2)影响流程再造的因素
①组织的文化。组织文化特别是组织的价值观念会导致工作环节和工作步骤的明显的差异,进而可能产生不同的效率。
②工艺技术特征。工艺技术特征对于组织流程的影响是在于它决定了组织工作流程中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的内容。不同的工艺和技术要求不同的设备、不同的人员素质、不同的原材料的投入。因此,它决定工作环节的差异和逻辑关系与转换关系的差异。每次技术与工艺的变革都毫无例外的引发工作流程的变化。从生产流程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的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正在让位于大规模定制生产。可以预见技术工艺未来的巨大进步,必然导致现有企业组织流程的改变。
③管理风格。管理的风格是由领导的风格和方式、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战略特性所决定,管理的风格与工作流程有着密切关系。管理风格的差异会导致对工作环节的不同设置。管理风格也影响着逻辑关系的选择和转换关系的安排。在低成本战略的企业中,人事管理的工作流程更多是严格的秩序关系、平稳的转换关系,程序对于人员的控制; 而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中,它的人事管理流程则突出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实行流程再造的步骤
①发现与准备阶段。其步骤分别是:一是在回顾企业战略、结构、业务流程,重新定义发展目标的基础卜,明确企业定位,确定可开展的项日群:二是进行初步分析,分析再造给企业带来的变化; 三是选择前期项日切入点并明确其范围,或选择典型的样板/示范项目。
②重新设计阶段。其步骤分别是:运用业务活动图示法等工具对业务流程进行细致的区分; 设计多种体现简化、整合自动化原则的新业务流程方案; 对各个方案进行投入一产出或成本一效益分析与评价。
③具体实施阶段。其步骤包括:选取合适力案,并准备好应急方一案; 实施方案; 更新相关数据,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
8. 分析企业制度的不同类型。
【答案】不同企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不同参与者类群在企业经营中相互间权、利关系特点的差异。根据参与企业活动的每一类要素供应者在企业中权力和利益关系中的地位,企业制度的模式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资本逻辑的企业制度。在这种类型的企业制度中,权力派生于资本的供应,利益归属于资本所有者。资本的供应是行使权力、占有成果的唯一依据。资本所有者既是权利主体又是利益主体。劳动者和经营者在这种制度中的利益实现方式都具有成本费用的性质。
(2)劳动逻辑的企业制度。“权力派生于劳动、利益归属于劳动者”,是这种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劳动者既是权力和利益的主体,又是经营者组织生产活动所需利用的一种要素。经营者根据劳动者集体的委托,提供组织日常经营所需的服务,并以这种服务为依据参与经营成果的分配。资本供应者的利益实现与企业经营成果的高低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他们对影响这个成果形成的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