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基础之国际贸易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重商主义

【答案】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晚期为晚期重商主义。二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保证顺差就可以。被称为贸易平衡论。为了鼓励输出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如出口退税、奖励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

2. 并购

【答案】并购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是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为;后者则指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3. 出口禁运

【答案】出口禁运是贸易制裁的手段之一,它是指采取贸易制裁的一方禁止向被制裁国出口商品。采取出口禁运时,制裁和被制裁双方都受到损害,惟有不参与制裁者会得到好处。

4. 专业化生产与分工所得

【答案】专业化生产与分工所得是指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两国进行贸易时,在新的国际价格下,各自把所有资源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两国进行交换。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使福利水平提高,这一部分的提高就是分工所得。

5. 集体行动

【答案】集体行动是研究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学领域中建立的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认一种政策是否被政府采纳并不在于受益或受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是否有效。

6. 外贸体制改革

【答案】外贸体制改革是指对本国的外贸政策进行改革。

从1949年开始一直到1978年,中国的外贸体制是整个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原则是“互通有无,调节余缺”,并实行对外贸易的国家统制。

1978年后,外贸体制的改革也逐渐开始。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从主要目标和改革性质上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979〜1987年:以调动外贸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

(2)1988〜1993年: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

(3)1994〜2001年: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导向的外贸体制改革;

(4)2001年以后:以WTO 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

7. 政治经济学

【答案】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8. 关税同盟

【答案】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由于各成员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致,各成员国之间不设海关。关税同盟的典型代表是欧洲共同体。

二、思考题

9. 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答案】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不可能的。理由如下:

不论是早期的重商主义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观点,都强调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这种观点认为国际贸易是一个“零和游戏”。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就两个国家而言,一国持续顺差,一国持续逆差,则货币流全部流回顺差国;显然逆差国也有同样的观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然而,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10.既然自由贸易有贸易保护所不具有的诸多好处,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你估计到什么时候“自由贸易时代”会到来?

【答案】(1)自由贸易不能完全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利益分配的原因。取消贸易保护必然使一些既得利益者受损,如果这些利益组织严密,对政府决策有较强的影响力,那么必然会对自由贸易政策构成极大的阻力。这需要与该国的政治格局、民主形式结合在一起分析。

随着全球市场的日益开放,一国在实施贸易政策时必需考虑本国国家安全、产业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的就业状况等多种因素,合理有偏重地进行保护,不能因为自由贸易带来的利益好处而

忽视了在现实贸易中存在的威胁因素。

(2)虽然无法准确预测“自由贸易时代”的时间表,但这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加入WTO 会对这一进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全球一体化最终形成的时候,就是“自由贸易时代”到来的时候。

11.2000年6月13日至15日,韩国总统金大中访问平壤,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2002年9月,双方决定修复贯通南北的铁路。如果若干年后南北朝鲜统一,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则会对南北朝鲜的企业、劳动力以及整个朝鲜的福利水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请用图说明)

【答案】(1)利用题意以及供需曲线构造图形

如果若干年后南北朝鲜统一,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朝鲜就会向韩国移民从而造成朝鲜劳动力减少。图2表示的是朝韩两国的劳动力市场。横坐标表示劳动力数量,可以是人数,也可以是劳动时间;纵坐标是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

劳动力的需求由厂商决定。

是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劳动力的需求曲线,

图2

(2)南北朝鲜各自企业、劳动力的福利变化

①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的。两国统一之前,朝鲜的工资由于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裕而较低,假设相当于每小时1美元,韩国的工资则因为劳动力的相对缺乏而较高,假定为每小时5美元。统一后,朝鲜的劳动力就会向韩国流动,假定为100人。结果是,朝鲜的劳动力减少,供给曲线内移,而韩国劳动力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外移。在朝鲜,新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示的只是留在朝鲜的劳动力,韩国的新劳动力供给曲线()则包括了韩国原有的劳动力和从朝鲜来的移民。在对劳动力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移民的结果是:朝鲜工人的工资上升了,韩国的工资下降了。

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存在一个移民成本的问题,从而造成两国工资的不等。对于移民来说,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心理上而言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本例中,两朝统一,劳动力在原先两国间流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移民”。自由移民的结果不是韩朝工资相等,而是韩国的工资等于移民成本加上朝鲜工资。假设这种成本用工资来衡量的话,是每小时2美元,那么,当朝鲜的工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