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大学文学院703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从方法及应用的角度,简述媒体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的区别。

【答案】(1)定义

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曾于著作《内容分析:传播研究的一种工具》中将内容分析法定义为“一种对具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文本分析法一般定义为: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

两种方法都以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纪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对象。由于其分析方法的不同,在传播学研究中,两者分属于定量分析与定质分析。

(2)区别

①分析对象不同。内容分析法适用的对象可以是用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如对科学文本内容的分析、非科学领域的一般文本的分析以及无文本实体的语言传播的分析,甚至可推广到动作、行为等非语言内容的分析。文本分析却以文本的外部特征为主,故只适用于有实体形态的文本。而且一般而言,内容分析法直接针对单个样本作技术性处理; 文本分析法则常常是对某一课题系列文本的分析综合。②研究方法不同。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容的量化处理,运用统计知识对传播的内容(Content )进行分析与归类,将内容分解为分析单元,由此来判别单元所表示的客观事实。文本分析法主要采用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文本本身的文字、符号、语境等来解析、鉴别并作归类整理,于此基础之上挖掘文本的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效果。

③研究步骤不同。简言之,内容分析法有以下步骤:①内容抽样。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②决定分类项目与分析单元。按预先制定的分析项目表格,按分析单元进行系统判断、记录各项目的客观表现。③评判记录。按照预先制定的分类项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项目出现的客观事实和频数。④信度分析。分析多个研究者对相同项目判断的一致性。而文本分析法是一种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进行解析的过程,步骤并不固定,一般为文本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理。

④研究目的不同。内容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描述传播内容的固有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的特征等。因此,其过程通常为对内容加以分析性归类,分析其强调什么、忽略什么,对于结果的描述也往往是定量的统计描述。文本分析主要探寻受众对意义的不同解读方式和文本中所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操纵力量。如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等。其结果总是对实施资料作出评述性说明。

2. 符号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案】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表述和理解功能

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即交流精神内容。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者只有借助于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encoding )和符号解读(decoding )的过程。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符号解读则是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不仅如此,传播对象对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一一反馈的过程也伴随着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

(2)传达功能

传达功能是指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如果不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3)思考功能,即引发思维活动的功能

人在思考之际,其思考的对象和关于对象事物的知识都是以形象、表象或概念等符号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的。因此,思考本身也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3. 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

【答案】(1)大众社会论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种看问题的视角或方法。

所有的大众社会论者都把现代社会作为原子化的大众社会来把握,但他们的立场和观点各不相同,有的是出于贵族立场对人民大众的攻击,有的是对法西斯体制的批判,有的则是为了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

(2)大众社会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的精英史观。

它虽然把权力精英作为批判的对象,但又把他们看作是历史的主导者,而大众则是软弱无力、一盘散沙式的存在,只能被动地接受权力精英的操纵。这种精英史观,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是格格不入的。不过也应该看到,大众社会理论的独特视角对人们理解现代社会不无助益,他们的分析也触及到了现代社会的许多重要课题。

(3)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大众社会的成立有六个基本条件。

①产业化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存在。

②社会的平权化或民主化的发展。

③大众传媒的发达和大量信息、娱乐产品的提供。

④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⑤传统的中产阶层的衰退和以白领为主的“新中产阶层”的扩大。

⑥社会组织中的官僚化的发展。

这些条件,是现代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在处于现代化和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我国,除第六个条件尚不明显之外,也具备其他五个条件。因此,客观地分析和研究这样一些社会条件的意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咯守新闻专业主义。

【答案】(1)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

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 )是指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标准和正当的业务手段,它以履行媒体的圣洁使命为目标。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小是某一利益团体,更不是媒体本身。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摆脱党派和团体的立场准确地报道事实。

(2)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

在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的盛行,给了传统媒体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与新媒体结合,是促进传统媒体转型的不多良机。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时代主要体现在两个力面:宏观力面是新闻机构开设的官力微博、微信,微观方面是著名新闻记者开设的个人微博、微信。

①在官方微博、微信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

a. 新闻来源多样化。

b. 新闻报道贴近性加强,选材实用,文风朴实,注重受众的感知和体验,注重受众接受和引导。

c. 新闻自由被认为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尽管最近部分媒体一直在强调“网络/微博不是法外之地”,但由于网络的及时性、草根性和渠道广泛性,网络中的新闻自由毕竟要大于现实生活,自媒体中自我把关和政府监管相比传统媒体较为宽松。

d. 自媒体中,由于信源的增多使得把关难度增大,加之时效性的考量,失实报道比例上升。 ②在新闻记者个人微博、微信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

a. 部分个人微博己经具有官方化色彩,如@丹丹说天气己经成为类似栏目组的官方微博,内容主要是工作,即天气信息,@杨锦麟虽然是个人微博,但已经成为凤凰卫视的很好的宣传工具,再比如说@纠纠、@蒋方舟、@肖锋都或多或少的会被人们和《新周刊》划归同类。

b. 部分新闻记者微博成为反抗传统媒体的限制、发挥自己新闻理想的圣地。诸如@简光洲、@王克勤等。

c. 部分新闻记者通过开微博只是一种娱乐,通过娱乐来压制现实工作中的冲突。这种微博基本无新闻专业主义可言。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更加弱化、范围更加狭隘。如果说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是“碎片和局域的呈现’,,那么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就只能是泡沫化和孤岛式存在。

(3)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烙守新闻专业主义

我们也看到了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救赎的希望”:网络相对传统媒体管制力度要小; 传统媒体广告遭遇天花板,而新媒体的广告市场正井喷式发展,对传统媒体的诱惑力大; 另外,随着网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对新闻专业卞义要求也会提高,专业主义将会成为传媒行业主的考虑对象。为此,个人认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上构建新闻专业主义还需努力。

首先,要重视自媒体,把自媒体当做是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来对待,依托母体,团队运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