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988比较文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填空题
1.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符号分为更小的元素,并把符号的形式因素称作_______,与形式相联系的观念或概念称作_______。
【答案】“符具”; “符指”
【解析】索绪尔认为,符号是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对象。一个符号由“符具”和“符指”组成。“符具”指的是一个可被人感知的具体“形象”:“符指”指的是“符具”所指涉的物质对象的精神性概念。
2. 激进自由派和激进文化派女性主义者对性/社会性别制度的诠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哪几大议题上? (1)___(2)___(3)___。
【答案】社会性别问题; 性欲问题; 生育观念问题
【解析】激进自由派和激进文化派的女性主义者不仅在社会性别问题上有非常不同的观点,在性欲问题的认识上也很不一致。激进自由派女性主义者和激进文化派女性主义者不仅对性的见解不同,对生育也有不同观念。
3. 表征意味着用语言向他人就这个世界说出某种有意义的话来,或者有意义地表述这个世界。简言之,表征是通过生产意义。
【答案】语言
【解析】表征将意义和语言同文化相联系。表征是在我们头脑中通过语言对各种概念的意义的生产。简言之,表征是通过语言产生意义。
二、简答题
4. 为什么说摆脱一切文化中心主义是比较文学学科确立和发展的前提?
【答案】文化中心主义是比较文学的障碍,它把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自我和他者的关系,误认为是一种对峙的关系,任何文化中心主义都是有害的。
(1)西方中心主义的危害性
①西方中心主义使得西方人妄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而被“囚禁在自己的文化囚笼中而不自觉”,失去了认识和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精粹的机会。
②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下,其他民族不再拥有他们自己的形象,他们的形象成为一种虚构。由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危害,比较文学的存在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它使比较文学成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自我张扬的工具,又使比较文学成为殖民主义的帮手。
(2)本十主义的危害性
①本土主义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其危害性就在于它不顾历史的发展,不顾当前纵横交错
的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只执著于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虚构自己的文化原貌。无论是从比较文学在中国学术语境下的确立和发展来看,还是从作为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研究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来看,本土主义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②本土主义试图拒一切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于国门之外. 坚决反对采用西方文学批评的话语来解读中国文学。同时,倡导民族中心论,并且以保守的、传统的、甚至有封建思想的传统文化,构建所谓的“东方中心”和“自我民族中心”。其结果必然是从根本上使比较文学研究丧失可能性,也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处于一种绝对的封闭状态。
5. 百年来比较文学跌跌撞撞,如何理解其挑战与机遇。
【答案】比较文学不知不觉已走过近百年的历史,从最初萌芽到比较文学学科正式建立再到学科流派的多样化,比较文学在此期间遭遇了种种挑战,也收获了颇多发展机遇。
(1)比较文学产生初期明显地受到“欧洲中心论”的支配
比较文学产生于欧洲,初期又主要存在于欧洲,它明显地受到“欧洲中心论”的支配。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期的法国学者不仅把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限制在欧洲文学的范围,而且把法国当作世界文化发展的辐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比较文学兴起,“欧洲中心论”受到冲击,但是,由于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亲缘关系,这种比较研究并没有超出西方文化的范围,“欧洲中心论”只需放大为“西方中心论”而无需作根本的改变。当东西方比较文学兴起之后,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样的比较研究要求彻底打破比较文学的既定格局,在东西方之间进行。这时“欧洲——西方”居世界文化中心地位的观念成为一种阻碍比较文学发展的陈腐论调而遭到唾弃。于是,解构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多元主义、文化人类学等学说,有了它们施展自己理论价值的天地。比较学者用这些理论来批判“欧洲——西方中心论”,说明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平等关系,说明中心与边缘之间发生位移现象的规律,说明文化交流中心的对等原则和互补、互惠关系,等等。这些文化理论正是比较文学发展的需要。开展这一类理论研究将有利于学术界更新观念,排除障碍,促进比较文学的健康发展。
(2)近年来,人们对文化相对主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由于这种理论针对着“欧洲——西方中心论”的错误,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由于它更接近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也有利于描述当前文化演进的现实与未来走向。因而受到人们的肯定。但是它本身又有内在的矛盾。如果把文化相对主义绝对化,那么,任何一种文化和文化理论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应被否定,于是,文化相对主义也就陷于困境而失去其对于“欧洲——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依据。199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文化对话与文化误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文化相对主义成了会议的主题之一,时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美国学者杰拉尔德·吉列斯比教授作了题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意义与局限》的报告。他认为,在当今世界,人类共享的知识基础的范围日趋扩大,随之而来产生了文化的日趋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以交流对话为动力; 比较文学在19世纪局限于欧洲范围,到20世纪90年代,已经跳出欧洲中心的传统樊篱,把跨文化研究列入正式课题,面临着多种文化和文学体系的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无论哪一个文学研究者都不能回避相对主义这个话题。吉列斯比的话道出了当前比较文学界热衷于文
化理论探讨的原因和目的。
(3)比较文学的文化研究倾向是比较研究深化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文学本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这一庞大的有机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人类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这样四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层面的话,那么,文学无疑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始终处于某种文化关系之中。文学创作、文学活动总是在既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不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还是精神文化的其他种类,都是文学活动赖以进行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总之,文化既是文学活动的背景,又是文学构成的整合性要素。因此,任何文学研究,只要当它企图对文学活动、文学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研究,企图探寻其深层的意蕴和形成根源等问题时,也就是当它向纵深发展的时候,就必须超越文学,站在文化的高度,用新的视角来进行审视,也就是引进文化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6. 什么是译介学?
【答案】译介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异质文学翻译互动研究。其学理基础是“国别文学”与国际文学交流的存在。
7.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形象学研究的实证性
形象学属于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此类研究的特点即注重事实联系。形象学的实证特色主要体现在它对异国形象的渊源及流变的探讨上。如果不做大量的原始资料准备,下一步的论述就会缺少基础,一旦基础发生动摇,整个论述就会站不住脚。所以形象学研究必须建立在原典实证的基础上,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2)形象学研究的总体性
每一个具体文学形象的创造都必然与历史、社会、文化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形象学研究不能使阅读简单化,一定要从文本中走出来,要重视研究文学作品生产、传播、接受的条件,同样也要注重一切用来写作、生活、思维的文化材料。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应当坚持文学特色,而不至于成为一种变相的历史或社会学的研究。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国别文学中的形象研究对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有辅助和借鉴作用。
8. 起源于法国学派的译介学研究主要具备什么特点?
【答案】(1)十分关注译介学的学科属性,注意译介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的内涵衔接。
(2)十分关注文学交流中属于译人语文化的文学系统,因此译介学的研究模式为传统意义上的“影响研究”,关注重点往往在外国文学的“接收者”身上,因此讨论焦点多是译者、译文以及译入语文化等。
(3)注意研究文学交流的全过程,人物、事件、文本三者并行不悖,同时十分关注文学交流的动态迁移过程,因此而丰富了影响研究的内在学术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