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检字方法的是() 部首。 目录。 索引。 类书。 引得。
属于注音方法的是() 部首法。 音序法。 直音法。 韵序(韵部)法。 类别法。
男孩,11岁。因发热20d、纳差、腹胀、便秘于1994年8月入院。体检:体温39.2℃,神志清,表情淡漠,咽稍红,舌苔厚,心、肺无异常,腹略胀,肝肋下2.5cm,剑下4cm,质软,轻压痛,脾肋下2cm,入院后确诊为伤寒。请问伤寒持续发热主要是() 持续菌血症状态。 伤寒杆菌在集合淋巴结内繁殖。 致敏的肠壁组织发生坏死。 机体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形成和逐渐增强。 病灶中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
女性,12岁,腹泻1d,日达6~7次,水样便,无明显里急后重感,粪便镜检白细胞0~2/HP,涂片见革兰阴性且弯曲排列成流星状细菌,悬滴法动力强,最大可能诊断的是() 急性肠炎。 细菌性痢疾。 霍乱。 阿米巴痢疾。 细菌性食物中毒。
女孩,3岁。因发热伴呕吐16h,在外院拟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转入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入院后全身皮肤瘀点增多,瘀斑出现,血压测不出。下列哪项措施是不对的() 抗休克治疗。 积极给予抗生素。 立即抗凝治疗。 应用甘露醇。 氧气吸入。
男性13岁,7月2号去郊县外婆家玩,在屋前的小河游泳后持续高热3d,伴畏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体检:体温39.7℃,巩膜黄染。结膜充血,腋下可见出血点,肝肋下2cm,脾刚触及,腹股沟有花生大小淋巴结2~3枚,腓肠肌压痛明显,外周血白细胞16.5×109/L,中性粒细胞0.82,尿胆红素(+),尿白细胞3~5/HP,血清胆红素98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80U/L诊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