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807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名义GDP 和实际GDP
【答案】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于物价不同,名义GDP 一般和实际GDP 会有些差异,差异越大,说明基期到现期的物价变动越大。实际GDP=名义GDP ÷GDP 折算指数。
2. 狭义的货币供给与广义的货币供给
【答案】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 1表示; 在狭义的货币供给基础上加上定期存款,则得到广义的货币供给,一般用M 2表示; 在M 2上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为广泛的货币供给M 3。
3.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答案】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充分就朴的预算盈余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充分就业的顶算盈余可以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实际预算盈余。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提出具有以下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预算状况的影响;
②使政策制定者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但这一概念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或潜在国民收入本身就是难以准确估算的。
二、简答题
4.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十计划的投资?
【答案】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愿意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
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的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5.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圣比率的高低?
【答案】(1)对于什么是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可简单地认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这时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2)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即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下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下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以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
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 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③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的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
④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到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⑤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会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6. 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答案】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分析如下: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的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
,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业”
因此,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7.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有哪些关系?
【答案】(1)通货膨胀指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升。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三种。失业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就业,并且积极寻找工作而没有按现行实际工资找到工作的人。按照引起失业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分为两类:一是周期性失业; 二是自然性失业。
(2)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研究表明:在短期,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失业率越高,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这就是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由于工资是物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就描述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对政府政策制定有指导作用,在某一时点,政府可以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控制在此限度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以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当失业率过高时,可以通过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降低失业率。
(3)在短期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然而在长期,由于市场出清是常态,因此经济不存在周期性失业,只有自然性失业,自然失业率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与通货膨胀率没有关系。故在长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表现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垂线。
三、计算题
8. 假定住房存量供给函数S s =100,需求函数D=Y-0.5P,住房流量供给函数S F =2P,式中,P 为住房价格,Y 为收入。当Y=200元时,住房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当收入增加到300元,并且假定住房能在瞬间造好,则短期住房价格为多少? 新建住房价格为多少?
【答案】(1)当收入Y=200元时,住房需求函数为D=200-0.5P。根据住房存量供给函数与住房流量总供给函数得住房总供给函数为S=100+2P。联立住房总供给函数和住房需求函数可得住房的均衡价格,即有:
100+2P=200-0.5P
解得:住房的均衡价格P*=40。
(2)当收入增加到300元,住房需求增加,新的住房需求函数为D=300-O.SP。短期内住房价格将不变,即P*=40。此时住房需求量为300-0.5×40=280,而短期住房存量供给量只有180,因此存在100单位的住房差额需求,需要由新房来提供。根据住房流量供给函数S F =2P,可得当S F =100时,新建房价格为50。
四、论述题
9. 试论述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是指价格和工资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对社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