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25管理科学综合之《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弹性福利计划
【答案】弹性福利计划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固定式福利的新员工福利制度,又称为“自助餐式的福利”,即员工可以从企业所提供的一份列有各种福利项目的“菜单”中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福利。弹性福利制强调让员工依照自己的需求从企业所提供的福利项目中来选择组合属于自己的一套福利“套餐”。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专属的”福利组合。弹性福利制非常强调员工参与的过程,希望从别人的角度来了解他人的需要。但事实上,实施弹性福利制的企业,并不会让员工毫无限制地挑选福利措施,通常公司都会根据员工的薪水、年资或家眷等因素来设定每一个员工所拥有的福利限额。而在福利清单在所列出的福利项目都会附一个金额,员工只能在自己的限额内购买喜欢的福利。
2. 战略联盟
【答案】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之间组成的一种合作战略,是一种合作协议。在这种协议之下,各个协议公司可以联合进行研究开发,分享技术,联合使用生产设施,相互之间营销各自的产品,或者合作生产配件、组装产成品等。
3.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又称利益枚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相关。换言之,利益相关者是在一定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这一概念最早由伊戈尔·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自弗瑞曼《战略管理一一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得到广泛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经成为分析企业组织行为的一个既定理论框架,应用于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等方面。
4. Y 理论
【答案】Y 理论是由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它提供了一种积极的人性观点。该理论认为:①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 ②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 ③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来自我激励和自我指导; ④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5. 人际技能
【答案】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和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
各种关系的能力。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并成为三大管理技能,是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三种基本技能,也是最重要的三种管理技能。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者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人际技能是管理者与他人一起工作和作为一名小组成员而有效工作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管理者与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激励、帮助、协调、领导、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二、简答题
6. 简述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说它们是相互区别的,因为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我们是从“管理的首要工作”这个意义上来把握决策的内涵的。任何组织在任何时期为了表现其社会存在,必须从事某种为社会所需要的活动。在从事这项活动之前,组织当然必须首先对活动的方向和方式进行选择;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但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这是因为: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n 一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论是对内部能力优势或劣势的分析,还是在方案选择时关于各方案执行效果或要求的评价,实际上都已经开始孕育着决策的实施计划。反过来,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订的过程。无法落实的决策,或者说决策选择的活动中某些任务的无法安排,必然导致决策一定程度的调整。
7. 简述群体决策的优势。
【答案】群体决策又称集体决策,它是相对于个人决策而言的。群体决策是指由多个人组成一个决策小组进行决策,同时,该决策小组对其所做决策的后果负责的一种决策方式。当然,在这种决策集体中,有一个组织的负责人,但他不是最高决策者,只不过是决策小组的组织者。群体决策的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和德尔菲技术。群体决策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两个人的智慧胜于一个人”,一个群体将带来个人单独行动所不具备的多种经验和不同的决策观点。
(2)产生更多的方案。因为群体拥有更多数量和种类的信息,他们能比个人制定出更多的方案。当群体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时,这个方面的优点就更为明显。多样化的“世界观”常常产生更多的方案。
(3)增加对某个解决方案的接受性。如果让受到决策的影响或实施决策的人参与决策的制定,那么他们将可能更为接受决策,还可能鼓励他人也接受这项决策,因为群体成员不愿违背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决策。
(4)提高合法性。群体决策的制定过程与民主思想相一致,因此,人们觉得群体制定的决策
比个人制定的决策更合法。拥有全权的个体决策者不与他人磋商,这会让人感到是出于独裁和武断而做出决策的。
三、论述题
8. 论述管理者如何实施目标管理。
【答案】(1)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地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地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它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首先提出,是以泰罗的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2)目标管理的内容
目标管理是一个程序和过程,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成员的目标,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有效而又高效地实现目标。目标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员工参与管理,山德鲁克提出,逐步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系统地制定目标并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强调自我控制、促使外放权力、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3)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①目标制定
这是第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目标定得合理、明确,后两个阶段才能顺利进行。该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
a. 确定总日标。总日标可以由下级和职工提出,上级批准,也可由上级部门提出,再同下级一起讨论决定。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点:第一,必须由领导会同各级管理人员及职工共同商量决定,尤其是要听取职工意见。第二,领导必须根据企业的长远规划和面临的客观环境,对应该完成和能够完成的目标有‘个清醒的估计,并在确定总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不能简单地对下级目标进行汇总来作为企业的总目标。
b. 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日标和分日标都有确定的人对其负责,在预定日标之后,往往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的组织结构并做出必要变动,尽可能做到一个目标只属于一个主管、一个部门,对需要跨部门配合的目标也应明确谁主谁从。这样,就有利于各司其职,发挥主观能动性。
c. 进行目标展开,确立各级的分目标。这是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目标必须有重点、有顺序,不能太多,几项即可,多则易于顾此失彼; 目标必须具体化,尽可能定量化,以便于评估; 目标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的可能性,目标太低,不能鼓舞士气,就失去了目标管理的意义,目标太高,通过努力还完不成,也会挫伤士气; 最后,目标确定的结果应该是下级日标支持卜级口标,分目标支持总目标,每个人员、每个部门的日标都要和其它人员、其它部门的日标协调一致,不能损害本单位和整个组织的长远利益和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