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北理工大学013建筑传热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分析双层保温杯中从热水到外界环境的传热过程,并提出提高保温性能的措施或途径。

【答案】(1)传热过程:内部水通过向对流换热传热给内层内壁,而后通过导热传给内层外壁,内层外壁通过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传热给外层内壁,内壁通过导热传热给外层外壁,外壁通过自然对流换热与外界空气交换热量。

(2)措施:内、外层间抽真空,内层外壁及外层内壁作表面处理,减小表面发射率,内、外层间加层,相当于加遮热板。

2. 大容器沸腾换热过程有哪几个主要的区域,并指出临界热流密度在什么情况下会对加热壁面造成损坏?

【答案】大容器沸腾换热过程有四个主要的区域,分别是:自然对流沸腾区、核态沸腾区、过渡沸腾区和膜态沸腾区。

由于到达临界热流密度后加热壁面温度的升高反而使热流密度下降,直至进入稳定膜态沸腾后换热热流密度才随热流密度的升高而再次増加,但此时加热壁面温度已相当高。这样,在控制热流密度的加热过程中,当加热热流密度高于临界热流密度后就会引起壁面温度的急剧升高,从而会造成加热壁面的损坏(如电加热、核反应堆燃料棒的加热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避免沸腾换热的设备运行在临界热流密度附近。如果是控制加热壁面温度的加热过程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也就不必控制临界热流密度。

3. 写出傅里叶导热定律表达式,并说明式中各量和符号的物理意义。

【答案】体本领的大小;

。其中

是热流密度矢量;是导热系数,它表示物质导热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

是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

温度升高的方向,号表示热量沿温度降低的方向传递。

4. 钢铁表面约500℃, 表面看上去为暗红色;当表面约1200℃时,看上去变为黄色,这是为什么?

【答案】根据普朗克定律所揭示的关系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能量中可见光

所占份额相应增加所至。

5. 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黑度,它与哪些因素相关?什么是物体表面的吸收率,它与哪些因素相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案】物体表面的黑度被定义为物体表面的辐射力与其同温度下黑体辐射的辐射力之比,它与物体的种类、表面特征及表面温度相关。物体表面的吸收率是表面对投入辐射的吸收份额,

它不仅与物体的种类、表面特征和温度相关,而且与投入福射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相关,也就是与投入福射的发射体的种类、温度和表面特征相关)。比较两者的相关因素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概括地说黑度是物体表面自身的属性,而吸收率确不仅与自身有关情况有关还与外界辐射的情况紧密相连。

6. “善于发射的物体必善于吸收”,即物体辐射力越大,其吸收比也越大。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案】基尔霍夫定律对实际物体成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物体与辐射源处于热平衡,辐射源为黑体。也即物体辐射力越大,其对同样温度的黑体辐射吸收比也越大,善于发射的物体,必善于吸收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所以上述说法不正确。

二、计算题

7. 采用热线风速仪测量风管中空气流速,已知热线风速仪的受热金属丝直径d=1mm,材质为铜丝,密度

空气温度

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

比热容

单位长度电阻值

某时刻起电流强度

的电流突

然流经导线并保持不变。试求:

(1)当导线的温度稳定后其数值为多少?

(2)从导线通电开始瞬间到导线温度与稳定时之值相差为1℃时所需的时间。 【答案】(1)稳定时导线表面散热量等于其内部发热量。 单位长度发热量为:表面对流散热量:依据热平衡,则(2)令:

故可采用集总参数法求解。

当导线通电开始瞬间到导线温度与稳定时之值相差为1℃,即利用集总参数法计算:

解得:

8. 位于寒冷地区的一大直径输油管的外径为lm ,壁厚45mm ,油管外侧绝热良好。未送油前油,,管温度为-20℃然后80℃的热油突然流经该油管与内壁间的表面传热系数内油管单位长度上所吸收的热量。输油管的称面,

可把该问题视作半厚

的无限大平壁的非稳导热。

①输油5min 后油管外表面的温度:

②输油5min 后内表面的瞬时热流密度:

③输油5min 内油管单位长度上吸热量:

确定:①输油5min 后油管外表面的温度;②输油5min 后内表面的瞬时热流密度;③输油5min

【答案】由题意知输油管长度、周长远大于其厚度,由于输油管外侧绝热,以绝热面作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