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播效果

【答案】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 新闻失实

【答案】新闻失实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事实不准确和不真实,或将带有偏见的解释编入新闻报道之中。以实际情况看,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因果不符。就其性质来说,新闻失实可分为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是指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 有的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 也有编辑把关不慎,核对不严造成的。故意性失实是指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3. 文化霸权理论

【答案】文化霸权理论由葛兰西提出,他认为,任何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有两种霸权,即政治社会的政治霸权,包括军队、法庭、警察,通过暴力实施统治; 另一个是市民社会的“文化霸权”,即智慧与道德的领导权,其本质是具有统治性的意识形态。大众传播通过新闻报道,通过它们倡导的大众文化等各种样式,建构并维护着统治性的意识形态。

4. 舆论导向

【答案】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具体而言,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5. 观点的自由市场

【答案】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核心反映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主要观点包括: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二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二、简答题

6. 简述国家对媒介的管理。

【答案】国家对媒体的管理理念基于传媒业具有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双重属性。一般来说,国家总是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再考虑传媒业利益。媒体具有公共性进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都得到一致认可。

(1)国家对传媒业的管理,一般包括三个层面:

①市场准入层面的管理,即出版、播出的许可证制度。

在绝大多数西方各国,纸质媒体的出版无须审批,只有广播必须获得许可证,并有一定期限,到时申请延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需要申请许可证。

②内容层面的管理。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刊发某些内容,比如煽动暴乱、泄露国家机密、隐私、侵权等。对广告的刊发同样有明确的规定。

③结构层面管理。最主要手段是各国出台《反垄断法》,严禁媒体市场的垄断,保持公平竟争,保持观点多兀。

(2)管理手段

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商业化运行的体制,一般是以法律手段为主、行政调控为辅。

②以欧日为代表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一般是法律手段和行政调控并重。很多政策直接影响到节目制作层面。

③以中国为代表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近些年虽然不断强调要依法管理媒体,但目前依然显示行政调控为主,法律为辅。

7. 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有哪几种? 举例说明。

【答案】(1)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政治法律、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控制了新闻事业,也就控制了新闻自由。

(2)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对新闻事业的宏观控制

①法律的控制。最直接的法规有《新闻法》、《出版法》、《著作权法》等。我国的相关法

律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限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a. 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b. 报道内容要真实,严禁利用新闻媒介诽谤侮辱他人;

c. 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d. 严禁传播淫秽下流、污染精神的内容。

②政策和纪律的控制。政府或政党通过制定新闻政策和宣传纪律控制新闻传播,重点放在法律力量无法达到的方面。

③新闻来源的控制。

④制度的控制和人事的控制。制度的控制是指通过法律确定新闻事业的所有制形式和管理方式,确保新闻事业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 人事的控制是指在新闻媒介配备统治阶级信赖的领导人员,确保自己的意志能得到贯彻。

(3)对新闻事业的经济控制

包括对产业所有权的控制和对广告的控制。

(4)对新闻事业的民族文化控制

包括:①发扬民族精神和保持民族尊严; 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传统习惯。

8. 简述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效果研究的成果。

【答案】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效果的研究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三个角度。

(1)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①魔弹论

这是早期关于新闻媒体效果研究中影响深广的代表性理论,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刺激一反应”论(S-R )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

这一理论问世的关键在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宣传战和围绕它进行的大量宣传研究。可以说,“魔弹论,,正是这种宣传战和宣传研究的理论化表现。按照“魔弹论”的观点,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是主动的,而受众则是被动的。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传播效果直接而明显。它过分夸大传播效果,忽略了影响大众传播的各种社会因素。另外,该理论完全否定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片面地认为受众是消极的、被动的。所以,这种理论只是特定社会阶段的产物,不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②选择性理论

1960年,哥伦比亚学派的约瑟夫·克拉拍出版《大众传播效果》,认为新闻媒介向受众传播信息的过程并非注射式的和直接的,是必须经过中介因索,其效果只能是有限的。

主要观点:受众心理倾向性势必导致受众对传播者和传播信息的选择。内容包括:选择性接触,受众习惯性地接触与他的现有观点、兴趣和态度相一致的大众传播内容,并有意无意地避免接触与其观念相左的信息; 选择性理解,受众总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所接触的信息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