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循环模式

【答案】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于1954年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受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2. 自由主义理论

【答案】自由主义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一种传播制度理论。该理论由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最先提出,由约翰·密尔的《论自由》一书加以系统化。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坚持个人的重要性,依靠个人和理智活动能力,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进而形成“观点的公开市场”。在此市场中,最好的思想总会得到承认,而最劣的思想则会失去作用。

3. 麦克布莱德报告

【答案】《麦克布莱德报告》是指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于同年的贝尔格莱德大会上通过的对当代国际传播领域影响巨大的一份报告,即《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这份报告是隶属于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传播研究委员会(又称“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励第三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该报告的通过,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4. 大众传媒的麻醉功能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在读、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他们却把这些活动当做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到f 睡觉的时间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

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二、简述题

5. “报纸上最近接连报道,政府限制房价过快增长措施奏效,房价持续下跌。对此,尽管我还是不打算买房,但我认为,其他人应该会相信是出手买房的好时机了。”你认为哪一传播效果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传播现象? 请简释这一传播效果理论。

【答案】“第三人效果”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传播现象。

“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提出人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P. 戴维森。1983年,他在《公共舆论季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文章中他提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

题目中,“对此,尽管我还是不打算买房,但我认为,其他人应该会相信是出手买房的好时机了。”反映了人们在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之际,通常会认为最大效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发生在“他人”(广义上的第三人)身上。这符合“第三人效果”的理论观点。

6. 议程设置理论给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带来了哪些新思路?

【答案】对于大众传播的影响研究而言,议程设置理论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

(1)该效果理论一改关注态度和行为的研究传统,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了大众媒体对受众认知的影响上。它研究的是人们“想什么”而不是“怎么想”。

(2)该理论关注的是整个信息环境对公众的影响,而不是某条信息的微观影响。

(3)议程设置研究提出,大众传播对于公众的环境认知具有强大的影响,这对20世纪X10年代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有限效果理论是一个重要的修正。因为影响态度的因素过于复杂,所以信息传播在其中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但研究态度之前的认知却可以看到大众传播的重要作用。

(4)议程设置理论形象地说明了大众媒体、公众意见和政治过程之间的关系。在现实政治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最需要优先考虑的议题。议程设置过程是事件的推动者们为了获得媒介工作者、公众和政治精英而不断进行的竞争。

三、论述题

7. 有人认为:公众不过是制造舆论的原材料而己。有人指出:“谁在这里和那里听到了公共舆论而不懂得去藐视它,这种人决做不出伟大的事业来。”请你分析这类观点。

【答案】(1)“公众不过是制造舆论的原材料而已”一句,主要的意思是把公众看成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通过煽动和引导公众来制造自己需要的舆论氛围。“谁在这里和那里听到了公共舆论而不懂得去藐视它,这种人决做不出伟大的事业来。”一句出自黑格尔。黑格尔认为:公共舆论中,真理和无穷错误直接混杂在一起,公共舆论中不值一顾的是它的具体意识和具体表达,值得重视的

是在那具体表达中只是隐隐约约地映现的本质基础。

(2)这一类观点体现的是对公共舆论的不信任,把公共舆论看成幼稚、不理性、容易被操控的事物。就像《乌合之众》一书中所描述的,许多人集合在一起,他们的智慧不会累积,而只会产生总体智商降低的情形。公共舆论在形成的过程中参杂了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又由于沉默的螺旋效应,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被迫埋没和消隐,所以,有时公共舆论值得怀疑和批驳。

(3)我认为题中的观点过于贬低了公共舆论的价值和公众的智商。公共舆论虽然有时会陷入不理性,但是舆论总体是一个波动和发展的过程,经过充分的认知和讨论,公众舆论往往能脱离幼稚而趋向理性和平静。

8. 由于手机网络中色情网站泛滥,有关“手机色情”的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11月16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就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活动进行专项治理。请分析一下手机色情利益链条的基本构成,并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监管手机信息传播的必要性及方法。

【答案】(1)手机网络是移动运营商提供的一种信息服务平台,这是手机色情网站存在的物质基础。各种SP 增值服务提供商是基于手机网络来提供各种色情内容的利益主体。广告联盟在色情网站和用户网络使用中充当着联结者的角色。而wap 网站则是黄色网站的宣传门户。这样一来,手机色情利益链条的基本构成部分为:移动运营商一SP 增值服务提供商一广告联盟-wap 网站。运营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纵容和包庇不良信息通过移动梦网互联网服务传播。运营商通过移动梦网互联网服务不仅可以得到GPRS 流量费收入,还可以与增值信息服务提供商(SP )分成,SP 为吸引用户又由大批淫秽色情WAP 网站进行广告宣传,这样的利益关联是当前不良信息通过移动梦网互联网服务肆意传播的根本原因。

(2)手机媒体上大量传播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网上一大顽疾和“毒瘤”。手机媒体传播的“黄祸”已严重威胁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令所有家长担忧,任其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无论从保护未成年人,还是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来看,打击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刻不容缓。“黄祸”就是“精神鸦片”,缺乏自制力、抵抗力的未成年人,一旦沾染吸食这种“精神鸦片”,后果非常可怕。而今天的未成年人,就是明天的社会建设者,国家的未来就寄托在他们身上。铲除“黄毒”,给他们创造一个纯净健康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3)治理手机色情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严厉打击手机色情网站。除了撤销域名、封锁IP 地址之外,还要追踪查询涉黄源头,在网络监管技术上大力开发,端掉色情制造团伙,惩罚广告联盟。

②对于违法违规电信运营商,进行问责,并给子相应的经济处罚。作为国有的三大电信运营商,除了要追逐商业利益外,公共利益与社会责任更不可置之不顾。

③通过推行手机实名制,对手机黄毒予以有效的监控,从源头上遏制黄色短信产生、传播的温床。

(4)教育部门也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教育责任,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异性,正确对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