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中师范法学院法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立法

【答案】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立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立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 ②立法是依据一定职权进行的活动; ③立法是依据一定程序进行的活动:④立法是运用一定技术进行的活动:⑤立法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活动。

2. 特别法

【答案】根据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将法分成一般法与特别法。一般法指对一般主体、一般事项,在一般时间、一般空间范围内有效的法。特别法是指其适用范围限于特定的人、特定的时间、特定地区或特定的事项的法律。如教育法属于一般法,相对而言,高等教育法便是特别法,在同一位阶上的法律,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3. 法的实施与法的实现

【答案】(1)法的实施与法的实现的概念

①法律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法是一种社会规范,法在制定出来后实施前,只是一种书本上的法律,处在应然状态。法的实施,就是使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转变成为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的状态转到实然状态,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②法的实现是指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具体来说,就是法律规则、原则变成社会现实,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以履行,责任得以兑现。

(2)法的实施与法的实现的关系

法的实施实际上是法的实现的中心环节和主体部分; 同时,他们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具体来说,法的实施和法的实现的区别表现为:

①法的实现比法的实施的范围更为广泛。法的实施是一种实际的活动过程; 法的实现则不仅包括这一过程,而且还包括这一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②法的实施主要侧重于的法的执行、适用及遵守; 法的实现则不仅强调法的执行、适用及遵守,而且还特别强调法的监督和保障。

③法的实施既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法的实现则肯定是正值。

④法的实施是过程、手段,法的实现则是目的、结果。没有法的实施就不可能有法的实现,法的实施是法的实现的前提; 同样,没有法的实现,法的实施则丧失了实际意义,法的实现是法的实施的目的所在。

4. 应有权利

【答案】应有权利是权利的初始形态,它是特定社会的人们基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而产生出来的权利需要和权利要求,是主体认为或被承认应当享有的权利。由于应有权利又往往表现为道德上的主张(以道德主张出现),所以又被称为“道德权利”。

5. 法学体系

【答案】法学体系是指由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整体。法学体系是以人们对各种法律知识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作为标准所进行的分类,其基本单位是法学分支学科。它体现对古今中外各国的法律现象进行研究所形成的法律知识状态。其研究的中心问题是解决由法律知识形成的法学分支学科的分类问题,属于理论范畴。

6. 法律方法

【答案】法律方法是指法律职业者(或称法律人)认识、判断、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或者说,是指法律人寻求法律问题的正确答案的专门方法。法律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专业性、法律性和实践性。

7. 法律的国家性

【答案】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因为:①它是以国家的名义创制的。尽管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它不能只是以统治阶级的名义。法律代表的是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法律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就要求以国家的名义来制定和颁布。②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这是法律区别于以血缘关系为范围的原始习惯的重要特征。③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所有这些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法律的内容从本质上说是统治阶级意志,从形式上说是国家的意志。只有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统治阶级意志才是国家的意志。

8. 时效免责与不诉免责

【答案】时效免责,即违法者在其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不再承担强制性法律责任。

不诉免责,即“告诉才处理”、“不告不理”。在我国不仅大多数民事违法行为是受害当事人或者有关当事人告诉才处理,而且有些轻微的刑事违法行为也是不告不理。不告不理意味着当事人不告,国家就不会把法律责任归结于违法者,即意味着违法者实际上被兔除了法律责任。

二、简答题

9. 法对科学技术有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法对科学技术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法律调整的必要性

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表现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组织管理,对科技成果的转让与推广,对科技合作的促进和保障,以及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的抵制和防范等各个方面。

(2)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组织和管理作用

①法律确认科技发展在一个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用法律手段确认和保证科技发展的优先地位,己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法律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

②通过法律手段确定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发展是否成功,不仅依赖于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程度和对科技发展的投资,还需要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和国际竞争需要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发展战略,使科学技术结构保持合理的发展比例。

③运用法律手段组织、协调和管理科技活动。

法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科技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上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a. 在科技组织制度方面,法律规定从事科技管理与开发的科技组织具有法人地位,确定科技组织的设立、审批和管理程序,规定科技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b. 在科技人员管理制度方面,法律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制度、学位制度、科技人员流动制度、科技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c. 在科技奖励制度方面,法律规定了对科学发明、发现、科技进步、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的奖励制度,确定了奖励的等级、评审的程序。

d. 在科技发展计划方面,法律规定了科技计划的编制、审批的程序,规定了科技计划实施的监督制度。

e. 在科技经费的管理方面,法律规定了科技经费的管理体制、科学基金的管理办法及申请和评审制度。

f. 在科技情报与档案管理制度方面,法律规定了科技情报工作的管理体系、科技情报工作的机构、情报信息工作职责、科技档案管理与科技保密制度。

(3)法对科技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推广的保证及促进作用

①法律确定了科技成果的鉴定和管理制度,规定了科技成果的鉴定范围。即哪些成果必须通过谁进行鉴定,鉴定的形式和程序,科技成果鉴定的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报送制度、交流和推广应用制度。

②法律确定了著作权制度

规定了对科技文字作品、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等人类智力成果权的法律保护措施,确定了著作权的一系列具体内容一一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并规定了对小同种类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③法律规定了专利制度

国家专利机关依法授予发明人或设计人以某种发明创造的专有权利,规定了专利权的不同种类一一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规定了专利申请、审批、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内容。

④法律规定了技术合作与技术市场的管理制度

a. 技术合同是关于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等方面内容的协议,把签订合同各方的关系以权利与义务的形式确定下来。

b. 技术市场制度是适应技术成果商品化、市场化发展的另一项促进技术成果交流与推广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