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8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语文教学如何处理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案】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优势决不可偏废,应该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应当扬信息技术之长,克传统教学之短,努力做到吸众家之精华为语文教学所用。要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问题必须以下事项:

(1)正确处理好学习内容与信息资源的关系

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量人、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赋予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的涵义。目前,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物质基础的教学试验,各种软件所提供的文字资源、视频资料乃至与之相配套的音乐设计,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容量、速度、效果等达到了最佳状态,因而使语文教育有可能成为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系统工程。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有利于拓宽儿童的知识视野,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

②在随信息技术滚滚而来的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时,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学会辩证的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在很多人的思想中,就是一本教科书。现在批判传统的语文教学唯书唯课本,知识面太窄,不符合大语文学习的教育观,强调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这种认识是非常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学生赖以学习的教学内容一一教材。供学生学习的教材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教材,它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其中有些篇目堪称经典,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③从现在的一些语文教学研究发展态势来看,有广纳外来信息有余而潜心研读教材不足的倾向。曾有过一些这样的示范课,为了在课堂上充分显示网络资源的丰富,运用的手法有着惊人的相似。教师事先备好了与课文相关的诸如关于文章的作者、文章的写作背景等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活动往往就是浏览这些信息,也许这些资料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未免显得本末倒置。大量的与学习内容本身息息相关的信息资料,作为学生课外的兴趣阅读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如果总放在时间十分有限的语文学习课堂上,的确是很不合算的。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习者用大量的精力去读文章本身,而不是文章怎么产生之类的讨论,网络资源的选用不能取代课文本身、更小能取代必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这一点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

(2)正确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因材施教。特别是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现实情况下,通常只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很大程度上只照顾到了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人的正态发展,大部分人的发展处于自发的失控状态。教育必须承认人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个体化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可以拓宽儿童的视野,特别是通过网络交互、个别化学习,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齐步走”、“牵着走”的方式,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去涉猎自身感兴趣的更广博的知识,从而变更自己的认知结构。由于传统的学科教学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参差不齐,如此一来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已有的一些优秀同步阅读课件,可以使每一个学生个体无论是在阅读理解内容上、阅读方式上,还是在阅读速度上都可以自主地把握,让每个学生个体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在计算机上自由往返,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程度去主动建构,从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计算机“友好”的交互还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在完成学习后给予反馈,对练习成效作出精细地分析等,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更加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学习感兴趣”这一点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试述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答案】(1)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

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包括德、智、体和美四个力一面。具体包括:

①德的教育目标

a. 政治品质发展目标;

b. 思想品质发展目标;

c. 道德品质发展目标;

d. 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目标。

②智的教育目标

a. 知识发展目标;

b. 能力发展目标;

c. 智力发展目标。

③体的教育目标

a. 体形体态发展目标;

b. 运动能力发展目标。

④美的教育目标

a. 审美知识发展目标;

b. 审美能力发展目标。

(2)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在普通教育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渗透于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共同实现的。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在整个人才培养总目标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和正确的内涵。当然,由于各门课程的具体分工不同,每门课程在制订它的目标时总会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历次制订(或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都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教学目的事实上均涵盖了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智力目标、美育目标等诸方面的内容。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学目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 语文教材有哪些主要类型?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请根据当地所使用的一套语文教材作出简要评析。

【答案】(1)语文教材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语文教材按照编排类型,有综合型和分科型之分。

①综合型

综合型语文教材是我国的传统类型,它是将阅读、写作、语文知识等内容综合编在一起,将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学系统等合编在一起。

②分科(分编)型

分科(分编)型语文教材是按照语文内容的不同种类和训练体系而分编成自成体系的多种并行教材。在我国语文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分科语文教材有1956年的汉语、文学分科教材,1982年的重点中学的阅读、写作分编教材等,其余的很长时间内,都是使用综合型语文教材。

(2)对小学语文人教版的一年级下册教材的评析

该教材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的特点包括: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这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必学课文共34篇,要求背诵的有11篇。“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八组教材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结合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春风吹》一课,可以在教学第一组“多彩的春天”时引导学生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本册教材除体现了整合的思想外,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