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848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述题
1. 目标管理有效推行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目标管理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地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地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促使目标管理有效推行需要以下条件:
(1)组织成员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就是能够根据目标要求自觉努力完成,能够自觉主动地了解合作者,主动配合合作者或其他各方共同把各自份内的、本部门的、本层次的目标完成。
(2)良好的组织价值理念。组织的价值理念是一个组织的处事准则、行为准则,是组织生命的核心。不同的组织有各自的价值理念。组织的价值理念会渗透到组织总目标和具体分解的目标之中,从而决定了这些目标的特性,决定了这些目标对组织成员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实施目标管理之前应反思组织的价值理念,反思组织存在的目的和追求,以免因在此方面的思考不周,导致后来问题的难以纠正。
(3)织织高层领导重视程度。组织高层领导的重视是指组织高层领导对目标管理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向下属及员工清楚地阐述目标管理是什么,怎样起作用,为什么要实施目标管理,目标管理与组织共同愿景有子}-么关系,在评价业绩时起什么作用。目标管理中最高领导必须根据自己对这种管理方式的理解,制定出有效目标,在公司内公布于众并执行。然后调整所属成员的目标,帮助所属成员完成目标,最后还必须评价完成的成果。
2. 若一个企业的一把手逢人总说自己的企业没有可用的人才,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长此以往对该企业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案】(1)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而一个有能力的人放到不适合的岗位上则看不出成效;
②一把手判断人才的基准有问题。管理者可能对员工的期望要比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表要高,所以导致其对所有员工的付出感到不满意,进而感觉公司里并没有可用的人才;
③没有很好的挖掘员工的潜力。每个人都存在很大的潜力,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能力只是冰山一角,如何挖掘员工的潜力应该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2)对企业将产生的后果包括:
①长此以往,导致人才成为庸才。机械性的工作往往使得员工逐渐失去创新思维,长时间的
重复性劳动使得原本有潜质的员工逐渐的平庸化,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同时给企业带来直接损失。
②导致人才外流。企业员工除关心自己的薪资水平之外,还会关注管理者对自己的主观评价。如他感觉管理者给予自己的评价低于自己的期望值,则会产生心理的落差,甚至会选择离开目前的企业。
3. 有人提出:有效的决策必须实行“决策制定时的民主,决策实施时的专制”。试从决策全过程的角度对这种“民主专断制”主张的合理性做出评价。
【答案】决策指组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决策时主张“民主专断制”的原因如下:
(1)决策制定时要民主。在提出问题、确定目标、进行预测、拟定方案、选定方案、决策检验的过程中,要民主,充分发挥集体所有成员的优势,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民主决策具有较好的执行性。由于民主决策有多个部门、多个方面的代表参加,他们对决策过程中选择方案的理由,实施决策的路线、措施,要达到的目标等都有比较直接和全面的了解,在实施决策时,就不需再向他们就上述问题进行宣传了。这些决策执行者参与了决策之后,会加强他们执行决策的信心,提高他们实施决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决策实施时要专制。当做出决策之后,若再采取民主制度,决策者还需要把决策的有关信息与执行者进行沟通,要列出方案的优点,说明选择的理由以及执行的要求等。这不仅会增加决策者的额外负担,而且还可能因沟通网络的不完善,使决策难以被执行者所接受,从而影响到决策的执行质量。所以,在决策执行的时候就需要一定的权力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因为决策实施之前的各步骤都己经广泛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面要做的就是保证决策的落实,这就需要专制来保证决策的执行力度。
综上所述,有效的决策必须实行“决策制定时的民主,决策实施时的专制”,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 描述控制的过程。
【答案】控制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
(1)确立标准。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确定控制对象: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关十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资源投入; 组织的活动。选择控制的重点。制定标准的方法。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 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 在客观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工程标准。
(2)衡量工作成效。管理者在衡量工作成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3)纠正偏差。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5.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各有何作用? 并列举出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每类不少于两个)。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 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1)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其内容和作用如下:
①保健因素内容包括:A. 公司的政策; B. 管理和监督; C. 人际关系; D. 工作条件等。
②保健因素的作用包括: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但这类因素并不能对员工起激励的作用,所以保健因素又可称为“维持因素”。保健因素处理不好,会引发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 处理得好,可以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
(2)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其内容和作用如下:
①内容包含: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
②激励因素的作用有:与激励因素有关的工作处理得好,能够使人们产生满意情绪; 如果处理不当,其不利效果顶多只是没有满意情绪,而不会导致不满。
6. 根据罗伯特·库茨的研究,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答案】管理工作是复杂的。如果要把承担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全部列举出来是完全不可能的。在管理者应掌握的一般性管理技能方面,美国学者罗伯特·库茨(RobertL.Kutz )于70年代提出的管理技能模型,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概念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技术性技能。具体内容如下:
(1)概念性技能
概念性技能(Conceptual Skill )包含着一系列的能力,包括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思想的能力,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把一个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能力,以及能够识别在某一个领域的决策对其他领域将产生何种影响的能力。
(2)人际关系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Human Skill)是与其他人能够一起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并能够在他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能力。
(3)技术性技能
技术性技能(TechnicalSkill )指能够运用特定的程序、方法、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对某一特殊活动一一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一一的理解和熟练程度。例如,工程师、会计师、广告设计师、推销员等,就都掌握有其各相应领域的技术技能,所以被称作专业技术人员。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越需要制订全局性的决策。他们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更广、影响期限更长,因此,他们需要更多地掌握概念性技能,进而把全局意识、系统思想和创新精神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