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楞严经》心理动词研究

关键词:楞严经,心理动词,语义特征

  摘要


《楞严经》是出现于唐代中叶的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作,本书口语性强,语料充足,词汇丰富,由于它是佛教典籍,以训诫人修心为主,所以书中心理动词非常丰富。本文首先通过语义为主同时结合语法的原则,在《楞严经》中共收录346个心理动词,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同时参考相关研究的分类,将心理动词分为六大类,即情绪类心理动词、情感类心理动词、感知类心理动词、认知类心理动词、意动类心理动词、使役类心理动词。然后通过分别描述书中心理动词的语义情况,总结出本书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最后梳理了这些词汇的历时发展情况。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1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以及《楞严经》的语料价值和研究现状。
第2章首先介绍了相关研究对心理动词的鉴定和分类情况,之后从本文心理动词实际情况出发,参考或借鉴相关研究,介绍本文对《楞严经》心理动词的鉴定标准和分类情况。本文对心理动词的鉴定采用语义为主并结合语法的原则,将其分为六大类,包括情绪类心理动词、情感类心理动词、感知类心理动词、认知类心理动词、意动类心理动词、使役类心理动词。在一些大类下,又细分为一些小类。
第3章首先对本文收录的《楞严经》心理动词逐个做了语义描写,在语义描写的同时通过书证为下一章的历时发展的研究做准备。通过语义描写,同时总结出本书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在本章最后选取了九组典型的同义词做了辨析。
第4章主要叙述了《楞严经》心理动词的历时发展情况。首先考察了哪些心理动词出现于古代,其次考察了哪些心理动词现在仍然在沿用,并且着重考察了沿用至今的心理动词在语义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对《楞严经》心理动词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楞严经》中心理动词的概貌和它语义上的一些特征,也可以了解它的历时发展和源流状况,即大部分在本书中出现的词语在唐代之前就出现了,而且现代仍在使用。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古汉语心理动词和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传承关系,争取为汉语史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