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648新闻传播史论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答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对现代世界新闻政策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宪法性文件。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美国联邦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没有将新闻出版自由等公民权利明确列入其中,遭到反联邦派的反对。1789年,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各州虽然均已接受宪法,但1791年又通过了对宪法的10条修正案,后来称为《权利法案》,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权利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不得指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自由。法案还规定了个人自由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以及和平集会自由等。至此,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宪法的重要补充得以在书面上确立下来。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在美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 《人民论坛报》
【答案】《人民论坛报》是原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48年12月16日在华沙创刊。是波兰工人党和社会党(左翼)合并为波兰统一工人党后,在两党的机关报,即《人民之声报》和《工人报》合并的基础上建立的。日报,每周出版6次,星期日及大的节日休刊,每天10版。发行曾达97万份。该报是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喉舌,在战后波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1990年波兰统一工人党分裂和易名后,该报改称《论坛报》,并成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
3. 《官版·巴达维亚新闻》
【答案】《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日本出版的最甲一的日文报纸,1862年1月由官方“洋书调所”的工作人员竖川三之桥和万屋兵四郎印刷发行,先后印发了23卷。“新闻”一词系日文“报纸”的意思。此报翻译自在荷属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出版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机关报《爪吐新闻》,以《巴达维亚新闻》为名公开发行,因系官办,故冠以“官版”二字。报纸形式、印刷手段还很落后,曾使用过荷兰人于1849年赠送给幕府的一台手摇印刷机。
4. “付费墙”
【答案】“付费墙”(PayWalls ),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它是在传统报业的衰落下,许多新闻提供商建立的网上付费模式。建立付费墙的目的就在于将不订阅报纸的潜在读者挡在墙外,并且产生了质量更高的网上收益和更高的每千次点击(CPM )费率。自2009年5月12日默多克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
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在所有面向手机平台的读报软件中,英国的《卫报》是第一家实施收费的。该报在iPhone 和ipodtouch 的读报软件下载已超过10万次。自2009年12月14日起《卫报》开始向iPhone 手机用户推出收费订报服务,每月收费2.39英镑。
5. 《费加罗报》
【答案】《费加罗报》是法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日报。1854年创办时为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柯蒂集团掌握。1949年售予普鲁沃斯特集团,1975年转手给埃尔桑报团。这是一份言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也很出色,是法国有名的“质报”。通常30多版,图文并茂,逐日轮流出各种专版,周末出增刊《费加罗画报》。该报广告收入丰厚,读者对象主要是资本家、经理、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
6.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答案】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总结,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①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②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先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③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行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④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7. 路透南非新闻社
【答案】路透南非新闻社是1912年由路透社创办,后改名南非新闻联合社。为南部非洲提供新闻,1938年改为现名,是非洲第一个国家通讯社。而今合众国际社、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等大型通讯社都在南非设立办事处,进行新闻交换活动。
8. 《工人报》
【答案】《工人报》是1897年8月在基辅秘密出版的全俄第一份社会主义报纸。它的创办标志着俄国工人报刊的日趋成熟。报纸在创刊号中明确指出宗旨是要使工人认识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和历史使命,为在俄国建立统一的社会民主工党而斗争。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后,《工人报》成为其正式机关报。但是,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成员不久即被逮捕,《工人报》第三期稿件也被警察搜去,报纸未能继续出版。
9.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夕,是指1913年“_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一次革命”失败之后,袁世凯政府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纸”的罪名而查封; 非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只要有碍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也被乘机剿灭; 一些本来拥袁的报纸也有因“城门失火”被殃及。到1913年底,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被害,“癸丑报灾”是中国新闻史上对报业的一次沉重打击。
10.《印度时报》
【答案】《印度时报》于1838年在孟买创办,原名《孟买时报》,1861年改为现名。该报属于达尔米亚一贾殷财团所有,在孟买、新德里、阿默达巴德等城市出版。该报新闻详尽,文字严谨; 政治上支持国大党,主要读者有社会中层知识分子和海外印侨。印度时报系有29种出版物。其中用印地文出版的《新印度时报》发行50多万份。
11.普利策
【答案】普利策是美国著名的报业家,出生于匈牙利,1864年来美开始其报业生涯。1868年担任德文报纸《西方邮报》记者,1878年,他购买了《圣路易斯电讯报》,不到一年又合并了当地的《邮报》,改名《邮讯报》。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开创了廉价报纸成为报刊主体的时代。他在遗嘱中捐赠了250万美元建立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普利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这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耀,提升了报业和报人的地位。
12.“105人事件”
【答案】"105人事件”是由日本当局制造的一起在朝鲜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事件。日本当局大肆逮捕、囚禁包括新闻界人士在内的爱国人士。他们借口驻朝鲜的日本总督寺内正毅准备参加1911年12月28日鸭绿江铁路大桥竣工仪式时,发现沿途有企图暗杀他的人,因此在朝鲜国内搜捕了七百多名爱国志士,最后判处105人半年到10年徒刑,包括曾在《皇城新闻》、《大韩每日申报》任负责工作的尹致昊、梁起铎、安泰国、林蛋正等人。
13.“便士报”(pennypaper )(廉价报刊)
【答案】“便士报”即廉价报刊,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该报售价为一便士(美分),因而被称为“便士报”。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便士报”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便士报”的特点是:①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②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③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又称大众化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