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分析操作题

1. 寫出加下划线的字對應的今字或正字。

(1)趟盾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2)使有司寬政毀關去禁薄斂已責

(3)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4)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5)乃使人興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

【答案】(1)“竟”一一“境”,边境。

(2)“责”一一“债”,债务。

(3)“辟”一一“僻”,僻邪。

(4)“属”一一“嘱”,告诉。

(5)“谕”一一“喻”,告知,使明白。

2.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用现代汉语解释相关部分。

(1)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2)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于诸侯。

(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己: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5)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6)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

【答案】(1)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喝,也就是给……喝。

(2)臣:名词用如动词。可译为“称臣”。

(3)朝: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朝见”。

(4)①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少”。

②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轻”。

(5)免: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脱身”。

(6)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高”,这里有“推崇”的意思。

3. 解释语法现象。

(1)齊侯曰:“豈不榖是爲,先君之好是繼。”

(2)我之懷牟,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3)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5)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答案】(1)两个分句中的宾语“不榖" 、“先君之好”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复指宾语,“是”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2)分句“其我之謂矣”中宾语“我”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之”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3)分句“一言以蔽之”中宾语“一言”前置。

(4)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

(5)夫人:名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夫人。

4. 根据“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字形结构和本义。

斤 阶 刃 戒 取 闻

【答案】(1)斤:象形。本意:砍树用的斧子。

(2)阶:从阜皆声。本义:台阶。

(3)刃:指事。本义:刀口,刀锋。

(4)戒:会意。从廾持戈。本义:警戒,戒备。

(5)取:会意。从又,从耳。本义: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

(6)闻: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5. 分析下列虚词的含义、作用、用法。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2)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

(3)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游者少。 .

(5)子其勉也,吾不复见子矣。 .

(6)微斯人,吾谁与归? .

【答案】(1)于: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之:代词。等于说“我”。

(3)或:无定代词,指代人。可以译为“有人”。

(4)以: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可译为“并且”。

(5)矣:句首语气词。

(6)微:假如没有。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6.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答案】(1)为:研究。

7.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答案】“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一个分句的主谓谓语之间,表示语意未完,让听者或读者等待下文。

8.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答案】属:通“嘱”,劝酒。

9.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韩愈《进学解》)

【答案】既:完,结束。

10.以著其義,以考其信。(《橙韶·擅通》)

【答案】考:成全。

11.许子以釜甑爨。

【答案】爨:炊,烧火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