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837管理学(物理)[专业硕士]之《管理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权变观点

【答案】管理权变观点是由卢萨斯和司徒华在1977年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该理论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该理论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观点:

(1)过去的管理理论(可分为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由于没有把管理和环境妥善联系起来,其管理观念和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上联系不大,都不能使管理有效地进行,而权变理论主张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

(2)权变管理理论就是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

(3)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的核心内容。

2. 核心能力理论

【答案】美国学者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

①用户价值。核心能力必须能够使企业创造顾客可以识别的和看重的且在顾客价值创造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价值。

②独特性。与竞争对手相比,核心能力必须是企业所独具的,即使不是独具的,也必须比任何竞争对手胜出一筹。

③延展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向新市场延展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核心能力的延展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产品。

企湘成长的基础是核心能力。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多角化和加强型战略等战略形式在企仲内扩张; 另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出售核心产品、非核心能力的虚拟运作和战略联盟等战略形式在企业间扩张。

3. 战略业务单位

【答案】战略业务单元是公司中的一个单位,或者职能单元,它是以企业所服务的独立的产品、行业或市场为基础,由企业若干事业部或事业部的某些部分组成的战略组织。战略业务单位必须在公司总体目标和战略的约束下,执行自己的战略管理过程。在这个执行过程中其经营能力不是持续稳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可能会得到加强,也可能会被削弱,这取决于公司的资源分配状况。

4. 激励(Motivation )

【答案】(1)激励的定义

激励是指通过使组织成员的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以组织或领导所期望的方式行事。

(2)激励理论

①早期的激励理论包括:A. 需要层次理论; B.X 理论和Y 理论; C. 激励一保健理论。

②当代的激励理论有:A. 二种需要理论; B. 目标设定理论; C. 强化理论; D. 公平理论; E. 期望理论。

(3)激励员工的内容

在管理实践中,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内容包括:①认清个体差异,使人与职务相匹配; ②运用目标; ③确保个体认为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④个别化奖励; ⑤奖励与绩效挂钩; ⑥检查公平性系统及重视金钱的激励作用。

二、简述题

5.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案】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一一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里,虽然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 同

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各国市场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己经成为当今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载体。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构建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6. 如何塑造企业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的塑造是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项艰巨、细致的系统工程。塑造企业文化,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确立正确的组织价值观

组织价值观是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观是塑造良好组织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选择组织价值观要立足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根据自己的目的、环境要求和组成方式等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文化模式。其次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因为各要素只有经过科学的组合与匹配才能实现系统整体优化。

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观标准要注意以下四点:①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鲜明特点; ②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 ③要切实调查本组织员工的认可程度和接纳程度,使之与本组织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和谐,过高或过低的标准都很难奏效; ④选择组织价值观要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认真听取员工的各种意见,并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审慎地筛选出既符合本组织特点又反映员工心态的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模式。

(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在选择并确立了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模式之后,就应把基本认可的方案通过一定的强化灌输方法使其深入人心。具体做法可以是:①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宣传组织文化的内容和精要,使之家喻户晓,以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 ②培养和树立典型。榜样和英雄人物是组织精神和组织文化的人格化身与形象缩影,能够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可以仿效的具体榜样; ③加强相关培训教育。有目的的培训与教育,能够使组织成员系统地接受组织的价值观并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3)提炼定格

组织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赋而就的,必须经过分析、归纳和提炼方能定格:①精心分析。在经过群众性的初步认同实践之后,应当将反馈回来的意见加以剖析和评价,详细分析和比较实践结果与规划方案的差距,必要时可吸收有关专家和员工的合理意见; ②全面归纳。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化的整理、归纳、总结和反思,去除那些落后或不适宜的内容与形式,保留积极进步的内容与形式; ③精练定格。把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的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伦理与行为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冉经过必要的理论加工和文字处理,用精练的语言表述出来。

(4)巩固落实

要巩固落实已提炼定格的组织文化需要做到:①要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因为在组织文化演变为全体员工的习惯行为之前,要使每一位成员在一开始就能自觉主动地按照组织文化和组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