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640历史学基础(我校自命题)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日修好条规》
【答案】《中日修好条规》是1871年中日订立的第一个条约。主要内容有:①两国各以礼相待,互不侵犯;②两国政事自主,“彼此均不得代谋干预”;③两国可互派使臣驻京;④议定通商港口可在指定的对方各口设理事官,行使对等职权;⑤两国兵船为保护各自商民可往来指定的对方口岸,禁止驶人他口及内地河湖支港。《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标志着朝贡体系开始破裂。
2.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答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的一个条约。根据条约换文,中华民国政府允许将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外蒙当局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的换文规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
3. 黄海海战
【答案】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进行的海上决战,也称大东沟之役。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战,清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官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5艘沉毁,6艘受伤,死伤官兵约800余人,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日本舰队5艘受重伤,官兵死伤300余人,也遭到沉重打击。此后李鸿章避战求和,下令退守威海卫,使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4. 秋收起义
【答案】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 四行二局
【答案】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直接控制的六大金融机构,是国家资本金融体系的核心,是控制和支配全国货币金融的总枢纽。“四行”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是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国民政府建立和掌握了“四行二局”以后,又运用各种办法,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商业银行和钱庄。
6. 黄埔军校
【答案】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建的军事学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市珠江中的黄埔岛上而得名。1924年6月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由苏联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共招收了六期学生。黄埔学生军曾参加东征及北伐战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答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讲话》针对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文艺发展的情况,提出了文艺从属于政治并反过来影响政治的观点和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阐述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源泉、文艺的批评标准以及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问题,系统地回答了当时文艺运动中许多有争论的问题。《讲话》对延安文艺界的整风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以后的革命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戊戌六君子
【答案】戊戌六君子是指为变法维新而献身的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地、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搜捕维新派人士,军机章京谭嗣同、杨锐等六人被捕,9月28日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刑场。
二、选择题
9. 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维护君主制度
B. 缓和国内矛盾
C. 加强君主专制
D. 引进欧美政体
【答案】C
【解析】1901年,清政府终于宣布实行“新政”。之后又推出“预备立宪”。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宪政”的允诺最终实现“皇位永固;维新派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10.早期开眼看世界的“经世派”的着眼点主要是在( )方面。
A. 历史地理
B. 军事技术
C. 思想文化
D. 社会制度
【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他们认为“夷之长技”在军事,因此“开眼看世界”的结果是“师夷长技”,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西方的侵略。A 项,历史地理并非着眼点;CD 两项,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方面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
11.为了巩固政治统治、发展经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经济改革,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采用厘金制度,提高进口税率
B. 发起了关税自主运动
C. 实施“废两改元”,统一货币
D. 颁布《盐精税则表》
【答案】A
【解析】在南京政府进行的财政、经济改革中,并没有采取厘金制度,而是裁撤了这一制度,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财政、经济制度,对改变长期混乱的经济状况起到了整顿作用,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
12.北伐战争中,北伐军攻占或进驻下列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A. 长沙、武汉、南京、上海
B. 武汉、南京、长沙、上海
C. 南京、武汉、长沙、上海
D. 上海、南京、武汉、长沙
【答案】A
【解析】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北伐战争的前奏是援湘作战,国民革命军的援湘作战,很快稳定了湖南战局,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北伐战争的进展异常迅速,7月上旬,北伐军攻克湘乡、株洲、湘潭、醴陵,11日进攻长沙。进过一个月休整,再次发起攻击。8月19日克平江,22日占岳州。随后进入湖北作战。9月初,北伐军总攻武汉,很快占领汉阳、汉口。经过一个月的攻城作战,10月10日占领武昌。至此,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北伐军取得两湖战场的胜利。1927年1月,国民革命军分东、中、西三路继续进攻,这期作战的中心目标是夺取南京、上海。2月中旬,北伐军进占杭州。3月中旬,抵达上海郊区。驻上海的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向北伐军投诚,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职。3月22日,上海工人经过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上海。24日,中路军之江右军进占南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