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2
201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22
201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29
201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38
一、计算题
1. 某投资基金2000年的实际收益率是7.2%,经估算该投资基金的标准差为10%, 它的指数评价该投资基金的业绩。
【答案】(1)Jensen 指数 由该投资基金的绩效不好。
(2)Treynor 指数
由于Treynor 指数小于证券市场线的指数,因此该投资基金的绩效不如市场绩效好。
(3)Sharpe 指数
位于资本市场线上的夏普指数与市场组合的夏普指数均相等,表明该投资基金中等绩效。 2. 己知从现在起不同时期的即期利率:
年数 1 2 3 4
即期利率5% 5.5% 6.5% 7%
计算从1年到2年,2年到3年和3年到4年的远期利率。
【答案】由公式所以
系数为0.9, 市场组合的实际收益率是8%,标准差为14%。试用Jensen , Treynor 和Sharpe 三种业绩可得
3. 某艺术品投资公司拟购买一幅古字画,字画售价88万元,该公司拟购入持有一年后卖出,预计第二年售出可得款项98万元,当前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5%。请分析该公司是否可以购买该幅作品?
【答案】若不购买字画,一年后88万元的价值为:
所以该公司应当购买该幅作品。
二、简答题
4. 简述国债的分类。
【答案】(1)以发行区域为标准,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内债指国家在本国的借款和发行的债券。外债指国家向其他国家政府、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和在国外发行的债券。
(2)以发行期限为标准,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
通常将一年期以下的称为短期国债,十年期以上的称为长期国债,期限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期国债。
(3)以国债发行的性质为标准,可分为自愿国债和强制国债
自愿国债是指居民和团体自愿认购的国债,能够自由买卖、自由转让. 其发行量取决于债息水平、银行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强制国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利用行政的强制手段,强迫居民或团体购买的国债。这种国债一般是在国家财政发生特别困难而社会各界又对认购自愿国债不积极甚至采取抵制态度时采取的方式。
(4)以国债的流动性为标准,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一般说来,自由转让是国债的基本属性,国家债券理应是可以进入证券市场自由买卖的,但也有一些国债券不能进入流通,不允许公开出售,如美国的“储蓄券”和我国1984年以前发行的国库券。
5. 简述国际金融风险传递与扩散的机制。
【答案】(1)国际金融风险的形成和爆发往往是内外因素的合成,在当前金融全球化环境下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外部风险的输入,一国或一地区爆发金融风险,然后又通过相关途径再向国际金融市场和关联国家传输,存在一个“输出一输入”机制。研究国际金融风险的传递与扩散机制,透析金融风险的传导过程,对防范与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国际金融融风险传递与扩散途径有:汇率风险的传递、利率风险的传递、货物与服务贸易的传递和社会公众心理预期。
①汇率风险的传递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使用外汇时,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利益的机会或可能性。汇率风险的产生是由于浮动汇率的存在和对外计价结算使用外币,汇率
风险有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交易风险是指在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因汇率变化而引起实际损益的可能性,包括外汇买卖风险(金融性风险)和交易结算风险(商业性风险); 会计风险是指企业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中,在将功能货币(外币)转换记账货币(本币)时,因汇率变化而呈现出账面损益的可能性; 经济风险是指外汇汇率变动导致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预期收入减少的潜在性风险。汇率风险的传递往往是由于某些主要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变化,引起相关国家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引发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就是由于口本政府实行的口元贬值和低汇率政策使美元汇率升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实行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美元升值不可避免地使与美元挂钩的泰国株等货币被高估,导致国际投机者的冲击,危机先在泰国爆发,然后迅速传递到东盟各国,殃及大部分亚洲国家。
②利率风险的传递原理是由于某些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变化,引起相关国家货币利率剧烈波动,引发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例如,一些国家为了吸引更多外资采取偏离产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的高利率政策,但在实际中当存款和贷款利率太高时,银行要支付存款人较高的利息,当贷款利息大大高于产业平均资金利润率时,借款企业难以承受资金成本,归还商业银行贷款利息中的一部分是来自新贷款的转移,导致高利率下的商业银行虚假收入。这种高利率泡沫是提高利率与相对低的企业效率之差在银行中形成,也是虚假利息收入在金融系统中的风险积累。一旦这种虚假收入的泡沫链断裂,必然造成国内金融秩序的混乱,由于大量资金是依靠吸引外资,金融秩序混乱通过外资向国际金融市场传递。
③货物与服务贸易的传递是由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往往伴随货币不断贬值,使该国在经济上遭到重创,国内经济萎缩,外汇减少,外贸进口下降,导致其他国家对这些国家出口减少,从而影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引起这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对于发生金融危机国家的出国旅游的游客大大减少,使相关国家的服务贸易收入、特别是旅游收入减少,使旅游发展型国家不同程度陷入困境。
④社会公众心理预期是社会公众对金融危机预测所产生的恐慌心理,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所形成的冲击波,具有扩散性与破坏性。在金融市场高度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对金融危机非常恐惧,一有风吹草动金融市场就惊慌失措,股市一落千丈使资产极度缩水,如果政府缺乏有效金融监管和金融救助措施,金融危机在所难免。
6. 什么是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论”?
【答案】(1)双重目标论的定义
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论”是指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要将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根据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不同,可以分为货币政策的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
(2)双重目标论的内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