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答案】(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 什么是技能? 技能区别于知识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它首先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可能是外显的、展开的动作系统,也可能是内隐的、简缩的动作系列。其次,技能这种活动方式应表现出规则性,技能是熟练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动作系列,不同于随机的、任意的动作组合。

(2)技能区别于知识的特点

①技能学习所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即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而知识学习所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陈述性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

②程序性知识虽与活动动作的执行密切相关,但它仍只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包括心智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它只是解决活动的定向依据,而不是活动方式的本身。要真正掌握技能,不仅要掌握某些程序性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动觉经验,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技能不仅与陈述性知识不同,而且与程序性知识也小能等同。

3. 在编制学绩测验时,应如何命题? 怎样评分?

【答案】标准化学绩测验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共同按照标准化程序为受过某种教学或训练的人员编制的测验。

(1)命题

编制学绩测验的核心是命题,要编制良好的学绩测验,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命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试题的类型

试题的类型(题目的形式)在学绩测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编制学绩测验前,必须慎重选择适宜的题型。根据应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大类: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较多。而主观题则要求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陈述出来。这类题型包括论文题、问题解决题等。教师在评分时,对学生的回答需要给出不同量的分值,而不仅仅是满分或零分。它包含论文题和问题解决题这两种形式。在主观题和客观题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各有短长,各有自己的独特的功能。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题目形式,以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②命题的一般原则

命题时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 题目格式应多种多样; 文句要简明扼要; 答案应正确可靠; 测题应彼此独立。

③命题的准备和搜集

在命题前,应根据教学大纲,列出教学内容和行为目标的双向细目表。并依据本次测验的性质、目的,确定题目的取材范围、形式与数量。测验计划编好后,就要搜集有关资料作为命题取材的依据。一个测验的好坏和测验材料的选择适当与否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留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意搜集现成试题并分类储存,才有可能使试题的内容更有针对性,从而编制出可信和有效的学绩测验。

④命题难度梯级的建立

难度是命题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考核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可以对同类试题的难度列成一个梯级。教师在建立试题库时,不仅要把搜集或自编的试题分类储存,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将同类试题进行分类,可先将其分为难、中、易三部分,最后按照由易至难的顺序排列,形成一个同类试题的难度序列,以便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测验的评分

①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

客观评分是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固定应答型试题,客观评分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对于自由应答型试题,由于评分标准很难把握,各个评阅者的偏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位教师一次评阅多份试卷,受情绪、疲劳、试卷前后位置引起的对比效应以及对学生成见的影响,标准也可能不统一,因此其评分的客观性较差。为了使评分尽可能客观,一般可采取多人评阅求平均和每人负责评阅一题的办法。

②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

对于固定应答题型,只要提供正确答案即可。对于自由应答题型,则应详细规定答案要点,并对评分规则作详细的说明。评分时将每一个人的反应和评分说明书上所提供的样例相比较,然后按最接近的答案样例给分。同时,由于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因此评分标准不仅要规定一般的答案要点,而且应有可接受的变式。

③评分标准要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配给分数

为了科学地给每个题目配给分数,应该对所要测量的心理活动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确定其内容一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题目的难度,合理配给分数。

④评分时要注意分析评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

分析评分即按各要点给分,这便于诊断以往学习中的断裂点和断裂带,明确学生个体内部的差异以进行针对性教学。综合评分即从整体上考察,分别为不同等级确定出样本,它可以了解学生的一般状况,便于总体了解和把握。因此,在对学绩测验进行评分时,应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目的。

⑤评分标准应注重内容,不宜注重形式

学绩测验所要测量的是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程度等,因此评分时注重的应是考生回答的内容而不应是作答的形式。除中文科之外,其他科目试卷的评阅,不应受错别字、书法、句法以及卷面整洁等因素的影响。

4. 技能的作用

【答案】(1)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技能不仅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即动作成分之间的顺序关系,而且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方式,即动作的方向、形式、强度、动作间的协调等等。技能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①经验获得的过程是人脑对外在事物的反映过程,而这种反映又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动作实现的。通过心智活动,对感性经验进行加工,形成更高级的理性经验。技能调节着经验获得的过程,决定着经验获得的速度、水平,是经验获得的手段。

②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包含着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和外部操作活动,从形成问题表征、确定问题的性质与类型、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法,到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通过各种心智与操作动作实现的,而合法则的心智与操作技能保证了问题的顺利解决,也达到了变革现实的目的。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个体经验的积累、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分不开的。能力是对活动起到稳定的调节作用的一种心理特性,这种稳定的调节作用是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概括化、系统化实现的。虽然知识和技能本身并不是能力,但是通过广泛的迁移,可以逐步地概括化和系统化而发展成为能力。

5. 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提高学习与教学效率?

【答案】教育系统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接受及掌握经验,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与品德。而迁移是实现这-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的可靠标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掌握和应用学习迁移的规律,以提高教学成效。

①精选教材: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精选